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2:27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离思五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注释】
  ⑴篸:古同“簪”。
  ⑵须臾:片刻,很短的时间。
  【翻译】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将光斜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赏析】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除却巫山不是云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相关阅读
1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恸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恸君出自唐朝诗人沈如筠的作品《闺怨二首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恸君。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注释】 流襟:泪流沾湿衣襟。形容 【查看全文】

2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出自宋朝诗人晁补之的作品《忆少年别历下》,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查看全文】

3 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出自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思帝乡如何》,其古诗全文如下: 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晶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 【查看全文】

4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出自唐朝诗人舒亶的古诗作品《虞美人寄公度》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查看全文】

5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出自诗经的古诗作品《氓》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查看全文】

6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新植海石榴》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