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夜飞鹊·河桥送人处》,其古诗全文如下: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注释】
花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
斜径:歪斜的小路。
兔葵燕麦:野葵和野麦。形容蔓草丛生,一派荒凉。
班草:布草而坐。
欷歔:叹息声。欷,哀而不泣。
酹酒:以酒洒地面祭。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酹酒叩拜,是古代流传的一种寄思或者拜祭天地的一种形式。
【翻译】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
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赏析】
过片“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三句接写送别后归途。情人一去,作者孤独地带着离愁而归,故顿觉野外寂寞清旷,归途遥行,对同一空间的前后不同感觉,也是细腻地反映送别的复杂心情。“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这三句是一个大的转折,转得无痕,使人几乎难以辨认。读了这几句,才了解上面所写的,全是对过去的回忆,从这里起才是当前之事,这样,才使人感到周词结构上的细微用心,时空转换上的大胆处理,感到这里真能使上片“尽化云烟”。《海绡说词》说“河桥”句是“逆入”,“前地”句是“平出”,“逆”即逆叙以往,“平”即平叙当前。这里的第一句领起后文。
直贯到全词结尾;第二句情人去后,不见遗物,更无余香余泽可求;第三句写旧时路径,已迷离难认,“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送别是晚上和天晓时候;重游则傍晚,黄昏中的斜阳,照着高与人齐的兔葵、燕麦的影子。这两句描绘“斜径都迷”之景,有意点出不同期间;又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有”的典故,表示事物变迁之大。感慨人去物非的细腻心情,完全寄寓于景,不直接流露。下面三句:“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说过去列坐的草地上,徘徊酹酒,向着情人远去的西边方向,望极天边,而欷歔叹息,不能自已。“欷歔”二字,直接摹态抒情。
这首词写情细腻、沉着,语句起伏顿挫,结构上层层伸展,时空变幻灵动飞扬,过渡自然,风格上哀怨而浑雅,堪称送别怀人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相关阅读
1 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尾犯夜雨滴空阶》,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 【查看全文】
2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出自南北朝诗人汉乐府民歌中的古诗作品《西洲曲》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查看全文】
3 火水未济卦_易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未济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坎下离上)未济①:亨。小狐讫济②,儒其尾。无攸利。 初六:儒其尾,吝。 九二:曳其轮,贞吉。 六三:未济。征 【查看全文】
4 海霞倒影,空雾飞香,天市催晚。暮靥宫梅,相对画楼帘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海霞倒影,空雾飞香,天市催晚。暮靥宫梅,相对画楼帘卷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倦寻芳上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霞倒影,空雾飞香,天市催晚。暮靥宫梅,相对画楼帘卷。 【查看全文】
5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其古诗全文如下: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 【查看全文】
6 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其古诗全文如下: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