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2:31

  “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出自宋朝诗人杨一清的作品《山丹题壁》,其古诗全文如下:
  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
  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
  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
  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翻译】
  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赏析】
  这首《山丹题壁》写于杨一清在弘治四年到十二年担任陕西提学副使之时,这是他首次在西北任职。他面对着西北边塞雄浑悲凉的壮阔之景有感而作,此诗诗风沉郁雄浑,是典型的学杜佳作;而其内容又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这既是与杜诗相异之处,又是此诗突出的独特之处。
  七律技法本来讲究首句须突兀,尤其在具有大气势的诗中,多在首联营造出突兀感,以此造成劈空而来、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如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但是《山丹题壁》的首联并不故意以奇句来表现强烈的突兀感,而着重写诗人对西北边塞景色的整体印象,语气虽然相对舒缓,但呈现出沉雄的力度,为全诗的沉郁浑成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以来为东西交通要道,有“丝绸咽喉”之称,此地三面靠山,东临焉支山,南横祁连山,北至龙首山,形成一个西北偏低而东南偏高,中间倾斜的槽形平原,而且山川交错,地形十分复杂,属于半山区地域。偪,同逼,逼仄是狭窄之意。此地的山本多是连绵长远的山脉,诗人立足山丹远眺,大约正好从侧面看到远山的山脊,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故产生千里关山有如斧凿刀削一样狭窄险峻之视觉效果。边塞之地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人烟稀少。这样一句“关山偪仄人踪少”就精辟地写出山丹的地理特点、诗人远眺边塞的角度、山丹边塞在诗人心目中的整体印象。
  野色昏暗点明了具体时间,其时正是黄昏日落之际。而风雨苍茫之描写,从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多义性出发,可产生多重理解。其一,实写诗人远眺之时的天气变化,在万里边疆的关山,劲风急雨,扑面生寒,好一派苍凉景象;其二,当时西北地区虽无大规模战事,但蒙古诸部落以成吉思汗后裔自居,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不时入侵西北边陲掠夺物资,诗人以风雨如磐借喻当时边塞在眼前和平宁静的外表下潜藏着动荡的暗涌;其三,诗人当时出仕从政已二十年,这二十年来虽然未经大变,但多少会有飘零异乡的无依感、宦海浮沉的危机感、饱阅世情的沧桑感,诗人在山丹被苍凉阔大的边城景色激发出这些平时隐藏在心里的无限感触,所谓的“风雨”,是心里的不平静,正是诗人心中的风雨。其四,以上理解或同时存在。这种模糊性、多义性客观上加强了沉郁的艺术效果。这样,首联作为起承转合中的“起”,既写了边塞整体景色,又若隐若现地含蓄地提示了诗人的复杂心境,更重要的是为全诗沉郁顿挫、雄浑恢宏的总体特色定下了基调。
  颔联在形式上有非常典型的学杜痕迹,“万里”、“百年”的句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杜甫《登高》的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明人普遍推崇唐诗,唐诗中又多尊杜甫,杜诗的这一联成为明代文人经常学习的对象。如李东阳“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雨几重阳”、何景明“万里江湖双涕泪,百年天地几交游”、谢瑧“百年节岁同寒食,万里封疆立介休”,就是评点杨一清《石淙诗稿》的李梦阳,其诗中此句式也比比皆是。
  从内容上看,首联写了放眼远观的万里景象,颔联紧承首联,由对外部的观照写到对自身的感慨。但是推敲下去,又是一个模糊多义的语境。“万里一身”既是实写自己宦海远游,又是以实写虚,表达诗人心中的孤独感。出句的“万里”与“一身”既可看作首联与颔联在描写对象方面的承上启下,同时又构成了一组极为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独”字。诗人在这里强调这个“独”字,又有意无意地暗合了首联“风雨”一词的第三种理解,即表现出诗人在宦海中孑然一身漂泊他乡的流离之感。而对句中所谓“百年多事”,到底是什么事呢?对“事”的理解又有两种:第一,从大处着眼是指国家大事,具体到眼前是指边关战事;第二,从小处看是指诗人自身心事,即人物由“万里一身”的孤独感而衍生出的细微的心理变化。
  颔联以典型的杜诗句式,写了朦胧多义的内容,对首联的承接也符合人物对诗歌刻画对象的观照顺序和心理变化逻辑。整个颔联照字面直解就是:我孤独一人走了万里路刚刚来到此地,百年来这么多的事情我该和谁讨论呢?副词“方”字用得甚为巧妙,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一旦用了这个字,贯通了上下句的句意。读者如果只读“万里一身方独往”,是不能理解到诗人想表达的完整含义的。只有出句和对句合起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倘若改成“万里一身能独往”,这就变成上下句各自单独完整地表达了一个意思。一个副词的运用,乍看起来无关大局,但细细斟酌之下,却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正因为出句和对句合起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句意,所以这一联实际上是逻辑关系的流水对。这种逻辑关系的流水对不像时间、空间的流水对那么明显,但同样具有浑成统一的艺术特点。而巧妙运用对仗,正是老杜诗法中的重要一环,杨一清对其诗歌技巧的学习可说是深得神髓的。


相关阅读
1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出自宋朝诗人程垓的作品《卜算子独自上层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查看全文】

2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严郑公宅同咏竹》,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 【查看全文】

3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 【查看全文】

4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出自清朝诗人龚自珍的作品《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查看全文】

5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望江南江南蝶》,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 【查看全文】

6 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南阳送客》,其古诗全文如下: 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 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 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 挥手再三别,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