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望湘人·厌莺声到枕》,其古诗全文如下: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注释】
①《望湘人》,词牌名。是贺铸自度曲,《全宋词》从《唐宋诸贤妙词选》辑出。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
②带惊:因消瘦而吃惊。《梁书·沈约传》载沈约与徐勉书:“.....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剩眼:指人变瘦后,腰带上空出越来越多的孔眼。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
③泪竹:二女娥皇,女英为舜妃。传说舜死于苍梧,舜死后,二女洒泪于竹,泪染楚竹而成斑痕,故斑竹又称泪竹。唐郎士元《送李敖湖南书记》:“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④佩兰:佩饰的兰花。非烟:步非烟,唐开功业妾。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⑤非烟:唐武公业的妾名。姓步,事见皇甫枚《非烟传》。此处借指情人。
【翻译】
讨厌那黄莺声传到枕边,心烦那鲜花芳香进到房间,它让我半醉半愁好梦难圆。锦被还留着她身体的余香,而我的腰带却又空了多眼,多少次伤春又到春晚。湘妃竹泪痕正鲜,春兰已花谢香散,湘中春暮天气温暖。曾记得江上风清月明之时,我多次约她相伴游玩。
想来琴弦最容易断,如今再把琴弹,一曲既终她就远去不返。要寻找她已无影无踪,旧游处只见江水清浅。我把涂着青色的船靠岸,停在白蓣洲畔。整日里登楼极目远望,却不见她寄来一封书信,好在伴我的还有归来双燕。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片由景生情,下片由情入景。词以莺歌为起,以燕归为结,构思独特,厌莺歌而幸归燕,情理上别有一番滋味。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伴”,开篇三句写春日的清晨,黄莺呜叫,春花绽放,微风吹过,香气弥漫,这本是一片生机昂然的美好景象,可是词人正处在伤春怀人的心情当中,无法排解忧愁,便以喝酒来麻痹自己,将愁绪消解在醉魂之中,希望以沉睡来逃避现实。可是黄莺不解其意,唱和不停,词人因被吵醒而心情更加烦躁,不禁生出对莺鸟的厌恶之情。
“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这三旬含蓄而细腻地刻画出词人怀念旧人的真诚心切。“余薰”是旧人留下的馨香,可是斯人已去,词人唯有珍惜她仅留下的一点余香。“惜”字表现出词人对旧人的珍惜和无限怀念。词人日日思念故人,以至于腰带的剩眼越来越多,“惊”字突显出词人消瘦程度之深。
消瘦是源于对伊人的思念,这一句实有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意蕴,柔情脉脉,令人动容。这种憔悴也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和执著。“几许伤春春晚”一句沉重哀伤,在伤春的情绪中,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念及自己与伊人别离的日子愈来愈久,词人伤叹不已。这一句既是对前文“伤春”之情的总结,也领启了下文关于“春晚”的描写。
相关阅读
1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词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第一段,其全文如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 【查看全文】
2 轩后爪牙常先太山稽,如心之使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轩后爪牙常先太山稽,如心之使臂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君道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君若天覆,广运无不至。 轩后爪牙常先太山稽,如心之使臂。 小白鸿翼于夷吾,刘葛鱼水本 【查看全文】
3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出自唐朝诗人张祜的作品《题杭州孤山寺》,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 【查看全文】
4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出自唐朝诗人张泌的作品《蝴蝶儿晚春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 【查看全文】
5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贺新郎赋琵琶》,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 【查看全文】
6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出自宋朝诗人张镃的作品《竹轩诗兴》,其古诗全文如下: 柴门风卷却吹工,陿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