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塞寒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
河源怒浊风如刀,翦断朔云天更高。
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
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
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注释】
⑴燕弓:燕地产的名弓。劲:强有力,这里指燕弓本来就强劲,再加上天气寒冷,张弓就更加费力。
⑵朴簌:同扑簌,扑落或扑打,这里指寒雕在空中煽动翅膀。睇:斜视。
⑶一点:一阵。
⑷白龙堆:简称龙堆,天山南一沙漠的名称,那里流沙起伏,状如卧龙,因此得名。
⑸河源:黄河的源头。怒浊:指波浪汹涌。浊,一作“触”,一作“激”。
⑹翦断朔云:指强劲的寒风吹散朔云。翦,同剪。朔,北。
【翻译】
燕弓强劲及瓦布满了严霜,寒雕展翅斜视平野色茫茫。一点黄尘惊起寒雁齐鸣叫,白龙堆下于骑驰骋尘土扬。黄河源头波浪高涌风更猛,吹散朔云天高气清云远翔。晚出榆关随同大军和征去,惊得沙石飞迸打在貂袍上。立志为国建功立业名不朽,只好年年书信来往表心伤。凌烟阁画图像完竟有何用,空使妻子泪水成血断柔肠。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分为两部分,前六句是第一部分,后六句是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了塞外壮丽的景色。诗人在描写塞外景色时,抓住了塞外风大、奇寒与空旷的特点。第一句便紧扣诗题,从“燕弓弦劲”及“霜封瓦”来突出塞外的寒冷。弓弦因寒冷而更加刚劲难张,布满屋瓦之上的严霜更是寒冷的象征。从第二句起,诗人把视线移向了远方。诗人描绘了一幅开阔壮丽的景象:空中的寒雕在展翅飞翔,它陌视着广衷无边的原野,白龙堆下驰骋的千骑扬起的漫天黄尘惊起了寒雁,寒雁的叫声划破了天空的宁静,给这荒凉的塞外增添了生气。
白龙堆下千骑驰骋扬起的黄尘本来是遮天盖地,而诗人却说这遮天盖地的黄尘是“一点”,这是由于塞外的原野实在广大无边,所以即使是千骑驰骋扬起的漫天黄尘,从远处看去也只不过是“一点”而已。这一描写衬托出塞外原野无比的广大,开扩人们的胸襟。这首诗的第五、六句继续写景。诗人把笔触移向了黄河的源头,在那里风大浪涌,天高气清,淡淡的白云飞向天边。“风如刀”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风力之强与气侯的寒冷,又引出了下边“翦断朔云”的诗句。诗人在这里渲染了严峻凛烈的气氛,塑造出心悸神怖的意境。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得霁字》,其古诗全文如下: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 【查看全文】
2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半山春晚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 【查看全文】
3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 【查看全文】
4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哀江头》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 【查看全文】
5 纷纷瑞雪压山河,特出新奇和郢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纷纷瑞雪压山河,特出新奇和郢歌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作品《对雪纷纷瑞雪压山河》,其古诗全文如下: 纷纷瑞雪压山河,特出新奇和郢歌。 乐道幽人方闭户,高歌渔父正披蓑。 自嗟 【查看全文】
6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出自宋朝诗人寇准的作品《踏莎行春色将阑》,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