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微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注释】
⑴林霭:林中的云气。霭,雾气。唐陆海《题龙门寺》诗:“窗灯林霭里,闻磬水声中。”
⑵稍:渐渐。共:与,跟。
⑶迥:远。一作“逼”。
⑷虚:空旷的意思。
【翻译】
开始的时候,微雨像林中浮动的雾气一样,时有时无,若隐若现;渐渐地,分了一点夜晚的凉意,让人感觉到了它的存在。夜深了,它透窗入户,让灯火闪烁不定,即使离窗远远的,也能感觉到它的冰凉;仔细听,还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间传来的轻微淅沥声。
【赏析】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首《微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
此诗咏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觉的,很难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
开头两句从傍晚时分写起,这时微雨刚下,视觉上像看到它随着树林中的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后面两句续写下去,写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没有停的情景。夜间微雨久久不停,气温随之下降,人在屋内,即使远离窗子,仍然感到有点冷,而那寒气仿佛还侵逼到那闪摇不定的灯火上。久雨後的空气也变得潮湿了,雨点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听到近处水面传来的微弱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觉,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底。下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这首诗体物传神,刻画入微,虚处着笔,雨中有人。朦胧,迷离,似愁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诗不着一个雨字,只是借助周遭相关的事物以及人的主观感受来表现微雨的形态,却是很成功的。
相关阅读
1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其古诗全文如下: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 【查看全文】
2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出自宋朝诗人向子諲的作品《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 【查看全文】
3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出自宋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莺啼序重过金陵》,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嗟倦客、又此凭高,槛 【查看全文】
4 西风摇步绮。记长堤骤过,紫骝十里。断桥南岸,人在晚霞外。锦温花共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西风摇步绮。记长堤骤过,紫骝十里。断桥南岸,人在晚霞外。锦温花共醉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梦芙蓉西风摇步绮》,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风摇步绮。记长堤骤过,紫骝十里。 【查看全文】
5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题西太一宫壁三十年前此地》,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 【查看全文】
6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出自宋朝诗人刘子翚的作品《绝句送巨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注释】 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