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16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其古诗全文如下: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有谁知。
  【注释】
  ④“毕竟”三句:从一年的花时来看,梅花欲早反迟。
  ⑤“未应”四句:梅花欲开未开之时,未必全是雪霜丰姿,它白里透红,犹有胭脂红色。此用苏轼《红梅》诗意:“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脸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
  ⑥“醉里”三句:请梅花莫恨我醉后乱语,要知道素雅太过,有谁来欣赏呢?谤:诽谤,说坏话。冷淡:清冷淡泊。知:欣赏,赏识。
  【翻译】
  梅花的香气从小径那边悠然飘来,雪花纷纷而落。晚风浮动,晨风轻轻。这绽放的花朵想要争夺第一分春意呢,于是早早的(先)在寒风中发枝吐蕾。可是这一年中最早的春天已经结束了(说作者心里的春天),早早的开放,却是已经迟了呢。看那开烦的花朵,也不全是冰雪晶莹的姿态呢。有的吐蕾(未开)有的含苞(欲开),就像红唇的淡雅的女子,只轻轻的扫了些许脂粉。我啊,喝醉了,迷迷糊糊的侮辱了这鲜艳的花朵(见上面)花呀你不要嫉恨我啊,要知道:你这一身的(浑)淡雅,高洁,又有谁相知呢。
  【赏析】
  下片更集中地表达词人对于“浑冷淡”的白梅的幽恨。在这种幽恨当中,不仅打入了词人自己的生命体验,也打入了词人对友人冷落不遇的真诚理解。过片语气突然一转,说这具有“雪霜姿”的白梅,在将开未开时也不一定全是似雪如霜的白色。那么它那时又是怎样的颜色呢?接韵就回答这个潜在的问题。它曾像“粉面朱唇”的美人一样,有着一点儿胭脂之色。言外之意是,等到完全开放(花冠遮住了花萼),却成了浑然的白色。白梅从未开到开放的颜色变化,不仅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真实记录,更在于表达了作者“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痛惜之情。结韵故意对这清冷素淡的高雅梅花致以“微词”:你既如此素雅脱俗,就莫怪世人不欣赏你。这样的反话,道尽了情深若浅,钟情若恨的复杂心理矛盾。作者对于白梅这一自然物下这样的重辞,表明他早已将它当成了某种人品、某种人的命运的象征。这样的人品和命运,既然引发了他不醉酒就无以摆脱的愁情,醉了酒也不能摆脱的幽恨,显然是包括了他对自己的人品和命运之看法的。作者最后将这首词寄给了余叔良,也许余叔良也是一个自感冷淡不遇的幽人,作者以这样的方式向他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安慰。
  作为一首咏物词,作者用跌宕曲折的笔法,将白梅的身世命运写得含情含思,又将白梅冰清玉洁的品格传写得相当有神,真能做到形神兼备,因而余香可怀。


相关阅读
1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出自宋朝诗人朱熹的作品《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 【查看全文】

2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出自唐朝诗人崔道融的作品《梅花数萼初含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 【查看全文】

3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溪兴》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注释】 【查看全文】

4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 【查看全文】

5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作品《邻里相送至方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 【查看全文】

6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慈乌夜啼》,其古诗全文如下: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