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宿江边阁》,其古诗全文如下: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释】
(1)暝色:即暮色,夜色。
(2)延:展开,延伸。
(3)高斋:即江边阁。
(4)次水门:临近水边闸门。
【翻译】
暮色从远处的山道蔓延过来,高高的西阁临近三峡瞿塘关。淡淡的浮云在山岩之间栖宿,孤独的月影跟随着波浪轻翻。互相追飞的鹳鹤已渐趋安静,捕得食物的豺狼正争斗声喧。战乱不停辗转忧思难以入睡,徒叹自己没有能力可以回天。
【赏析】
首联对起。“瞑色”句点明时间。一条登山小径,蜿蜒直抵阁前。“延”有接引意,联接“暝色”和“山径”,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这句写出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之状。“高斋”指西阁,有居高临下之势。这句是说西阁位置临近雄据长江边的瞿塘关。
诗人寄宿西阁,夜长不寐,起坐眺望。颔联写当时所见。诗人欣赏绝境的物色,为初夜江上的山容水态所吸引,写下了“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的名句。这两句仇兆鳌解释说:“云过山头,停岩似宿。月浮水面,浪动若翻。”是概括得很好的。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岩腹里,就像栖宿在那儿似的。江上波涛腾涌,一轮孤烛的明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儿在不停翻滚。这两句是改何逊“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句而成,诗人从眼前生动景色出发,只换了四个字,就把前人现成诗句和他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起来,焕发出夺目的异彩。
仇兆鳌把它比作张僧繇画龙,有“点睛欲飞”之妙。何逊的诗写的是金陵附近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向晚景色;杜甫的诗写的是夔州附近瞿塘关上薄云依山、孤月没浪的初夜景致。夔州群山万壑,连绵不绝。飞云在峰壑中缓慢飘流,夜间光线暗淡,就像停留在那里一样。诗人用一个“宿”字,显得极为稳贴。夔州一带江流向以波腾浪涌著称。此诗用“浪中翻”三字表现江上月色,就飞动自然。诗人如果没有实感,是写不出来的。读者从这里可以悟出艺术表现上“青胜于蓝”的道理。
相关阅读
1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仙客一去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仙客一去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河传同伴相唤》,其古诗全文如下: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仙客一去 【查看全文】
2 欲向何门趿珠履,仲宣楼头春色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欲向何门趿珠履,仲宣楼头春色深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短歌行赠王郎司直》,其古诗全文如下: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 【查看全文】
3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 【查看全文】
4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出自唐朝诗人韩偓的作品《寒食夜》,其古诗全文如下: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注释】 恻:凄恻 【查看全文】
5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出自宋朝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 【查看全文】
6 系马青松犹在眼。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系马青松犹在眼。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出自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蝶恋花重游晋祠题壁》,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里浮岚山近远。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软。又是天涯芳草遍,年年汾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