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注释】
①朝中措:又称《芙蓉曲》《梅月圆》《照红梅》等,唐郑萦《开天传信记》: “有一美措,傲脱直人。”此调有多种体格,均为双调。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体。上阕四句,下阕五句,共四十八字。上阕第一、第二、第四句,下片第三、第五句押平声韵。
②蜀弦二句:意谓美好动听的琴瑟之声也引不起激动的情感,整日地掩上云母屏独自幽伤。 蜀弦,即蜀琴,泛指蜀中所制之琴。 秦柱,犹秦弦。指秦国所制琴瑟之类的乐器。柱,拨弦、架弦之码。唐唐彦谦《汉代》:“别随秦柱促,愁为蜀弦么。” 关情,动情。
②已惜二句:此二句写惜春伤春的心情,谓蝴蝶已褪粉,柳絮也飘落水中。
③烘暖微酲:谓春日东风温煦,暖意融融令人陶醉。 微酲,微醉。
④红雨、指花瓣纷纷落下。
⑤花铃:即为防鸟雀而置的护花铃档。
【翻译】
动人的琴瑟声也无法牵动我的情怀,我整日里掩上云母屏风独自伤情。已经暗自怜惜蝴蝶褪粉,更不满柔弱的柳絮也飘人水中,化为浮萍。多事的春风吹散了残留的寒冷,暖意融融令人陶醉。帘外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还能为谁系上那护花铃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之景和抒发伤春怨春之情的小词。
首句即说春日寂寂,百无聊赖,纵是有动听的乐曲也不能引起愉悦之情。 “蜀弦秦柱不关情”,既然琴瑟逸韵都难以使她动情,那么就只有整日地掩上云母屏风,独自忧伤了。“尽日掩云屏”,而掩上屏风,又是因为窗外春景,不忍再睹。那外面是什么样的景致呢? “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蝴蝶已经褪粉,柳絮也飘落水中,这预示着春事已消歇。 “已惜”说明他的惋惜怜爱之情,而“更嫌”分明是一种懊恼的情怀了。此二句景语,已蓄伤春之意。
下阕转写薄情的东风,“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醒”。表面的意思是,东风真是多事,吹散了春日余寒,送来融融的暖意,给作者陶醉的感觉。说“东风多事”,可是后两句“余寒吹散,烘暖微酲”。哪里是作怨语,分明是对春风褒奖有嘉嘛,这不是自相矛盾?
且看后面一句, “看尽一帘红雨”,李贺《将进酒》诗“桃花乱落红如雨”,史肃《杂诗》“一帘红雨枕书眠”,似为此句所本:那为何会花瓣散落如雨,满地落花狼藉?此一追问,便知当然是“东风多事”了。结合前三句,方知原来作者是怨东风带走了明媚的春光,尽管它吹散了余寒.送来了温暖,但它又摧残花落,令作者心伤。
花是春天的象征,落花飘零满地,意味这万紫干红的春天也将匆匆而去。遂有了结尾句的叹问: “为谁亲系花铃?” 此处,作者反用“金铃”之典,意思是说东风刮得如此之甚,花瓣落成红雨。飘零殆尽.纵使惜花,在花枝上缀满金铃,可这又是为谁而系呢?“为谁亲系花铃”,结处此语,充满着愁绪无着,愁怀难遣的寂寞感和失落感:小词亦景亦情,其情中景.景中情自然浑融,空灵蕴藉,启人远神。
相关阅读
1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出自清朝诗人郑燮的作品《满江红思家》,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 【查看全文】
2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其古诗全文如下: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查看全文】
3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出自唐朝诗人陆龟蒙的古诗词作品《白莲》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注 【查看全文】
4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诗句,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过太多次了 【释义】 通俗地说,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 【查看全文】
5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织妇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 【查看全文】
6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其古诗全文如下: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