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秋怀·节物岂不好》,其古诗全文如下: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释】
⑴秋怀:秋日的思绪情怀。
⑵节物:节令风物。
⑶酒旗:酒店悬挂于路边用与招揽生意的锦旗。
【翻译】
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
【鉴赏】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情感。首联说应季节时令而产生的景物难道不好吗?为什么所引起的秋思却这样令人心神沮丧呢?颔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描绘“节物”,咏尽秋日佳趣。那么,究竟为何而心绪黯然?该联采用白描的手法,将酒旗招摇于西风中,菊花在细雨中盛开之景形象描述,以乐景衬哀情照映首联,并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心情的黯然。颈联告知我们,诗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茫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中无补的苟且生活,所以尾联便写作者归隐的思想。这就是诗人心绪黯然的所在。
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各自的身世经历,以“悲秋”、“秋兴”、“秋怀”为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如黄庭坚的“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秋怀》二首之二)便是这类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欧阳修诗的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用反问句式,点明自己热爱自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秋天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是五谷登、山果熟、菊黄蟹肥的季节。这样的季节,本应令人欣喜陶醉,为什么反而使诗人黯然神伤呢?--这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的疑问。颈联承第二句,对此作了回答:“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要理解这两句,先须了解“感事”和“包羞”的内涵。诗人幼孤家贫,生性节俭,而今已有丰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显然不是个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国家大事。如果说上句尚属隐约其词,那么,下句便由隐约而明朗:所谓“包羞”,即指所作所为于心不安,只感到耻辱。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云:
相关阅读
1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 【查看全文】
2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出自唐朝诗人罗与之的作品《看叶》,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翻译】 百花凋零 【查看全文】
3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春园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 【查看全文】
4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出自唐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 【查看全文】
5 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出自唐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忆秦娥梅谢了》,其古诗全文如下: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 【查看全文】
6 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南浦春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下碧粼粼,认曲尘乍生,色嫩如染。清溜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