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21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秋怀·节物岂不好》,其古诗全文如下: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释】
  ⑷包羞:对所做事感到耻辱不安。
  ⑸鹿车:用人力推挽的小车。《风俗通义》说因其窄小,仅载得下一鹿,故名。
  ⑹颍东:指颍州(今安徽阜阳)。欧阳修在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乐西湖之胜,将卜居,不久内迁。翌年,约梅圣俞买田于颍。
  【翻译】
  这节令风物有哪一点使人不称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
  【鉴赏】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是批评项羽不能包羞忍耻,再振羽翼。欧阳修诗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两句意为:因感叹国事,连双鬓都因悲忧而变得苍苍了,自己实在羞于过这种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其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这种拳拳忧国之心,又是借秋景的描绘得以展现的。诗人以景传情,情韵深长。欧阳修的诗颔联承首句描绘“节物”: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十字咏尽秋日佳趣。《雪浪斋日记》云:“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平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这联名句,不用一个系词,不着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不仅有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那样的自然美景,也有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成都曲》)那样的市井侧影,可谓出语平淡而寄情深邃。
  欧诗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罗诗则表现了深切的亡国之痛,如“凄凉”、“那堪”、“风雨”及“毡寒”等词,无一提及国势,却洋溢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焦灼以至失望愤慨的情绪,含蕴是深广的。
  欧诗尾联借用佛教用语,愤然思归:“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鹿车,借用佛家语,此处以喻归隐山林。两句意谓:何日才能驾起鹿车,回到颍东去过躬耕田亩的生活呢?诗人以“贤者避世”之想,表现了对与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恶。欧阳修《六一居士传》自述,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故号六一居士。参照这一自述,可以清楚看出,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即有儒家忧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总之,这首诗“实而有条理”,流转自然,语无华饰而爱国情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阅读
1 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拆。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拆。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出自宋朝诗人杨炎正的作品《满江红典尽春衣》,其古诗全文如下: 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都不记、麹尘香雾,西湖 【查看全文】

2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无题何处哀筝随急管》,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 【查看全文】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 【查看全文】

4 圣凡同有体,饮食必藉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圣凡同有体,饮食必藉器出自唐朝诗人徐贲的作品《赋得释迦钵赠慧古明上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圣凡同有体,饮食必藉器。 如来制石钵,匪特传法嗣。 偶因受余光,相承成旧事。 【查看全文】

5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醉翁亭记》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查看全文】

6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其古诗全文如下: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