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出自唐朝诗人司马光的作品《夏日西斋书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释】
[1]榴花:石榴花
[2]斋:书房
【赏析】
诗作并非描绘夏日幽静清美,而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抒怀之诗。
司马光为何辞官,熟知宋史的人一定了解,在熙宁变法中,司马光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严重分歧,在政见不同、难于合作的情况下,司马光退居洛阳,这还是比较温和的表述,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很多,王安石对反对派的打击力度的极其严酷的,作为变法反对派的中坚力量,与苏东坡等人一贬再贬的际遇相比,司马光辞官并不是最坏的结果。然而,司马光家世代为宦,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 20岁中进士及第,可谓功名早成。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不求虚名。五十出头,对于司马光来说,正当壮年,家学渊源,才学渊博,为政沉稳而富有经验,辞官实出于无奈,事非得以。当然,北宋都在开封,离洛阳并不远。虽辞官在家,但他心里是不是就能完全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与追求呢?他是不是就能不顾社稷的振兴与安危呢?显然,他做不到!王安石的变法实际上没有遏止北宋的经济滑坡。司马光辞官在家,心情孤独,且忧心忡忡,怎么可能有幽静清美的心境。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描写的应该是农历五月仲夏的场景。榴花未全开,那是一种开而不全的状态,是一种欲放还收的状态。五月榴花似火,在浓密的榴叶的衬托下格外耀眼,未开全的榴花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状态;五月的槐树绿荫正浓,摄人心魄,吸足了水分的槐树叶,给人一种黑压压的氛围。“槐影沉沉”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写心,所以作者用了“沉沉”来描述。但透过景物所给定的意象,我们隐约感知作者的心情,也是沉沉的,郁闷的。更可佐证的是,接下来就写到“雨势来”,仲夏的雨,那是什么样子的雨呢,作者没写,而是写到雨势。
参看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已成千古名句。此景有互通之妙,感觉上可以互参。“槐影沉沉雨势来”是静中寓动,静势中饱含着动能动势,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与此同时,还给人以一种深深的压力感。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容易理解,作者深深的孤寂感正是透过“小”、“偏”“不到”映射出来。因为,辞官,院是小的,地也是偏的,加上一怕牵连,二是已辞了官,以往来往甚密的同僚、朋友有的也受到了打击,所以“人不到”,写到这里,那份凄凉的境况自然地就流露了出来。
诗中静中寓动,写静中流露出来的凄凉心境是显见的。诗中未开全的“榴花”、“榴叶”、“沉沉的槐影”、欲来的“雨势”、地偏的“小院”,人不到的“小院”、满庭的“鸟迹”、“苍苔”所蕴含的丰富意象表达出来的内心孤寂,、凄凉以及政治斗争给他带来的不安。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 【查看全文】
2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夜闻歌者》,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 【查看全文】
3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彀纹愁。溶溶曳曳,东风无力,欲皱还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彀纹愁。溶溶曳曳,东风无力,欲皱还休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眼儿媚萍乡道中乍晴》,其古诗全文如下: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 【查看全文】
4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出自魏晋南北朝诗人陶渊明的古诗作品《杂诗人生无根蒂》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 【查看全文】
5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查看全文】
6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出自宋朝诗人朱熹的作品《墨梅梦里清江醉墨香》,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翻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