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
①残月晓风何处:宋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③秋雨句:用清朱彝尊《转应曲》词句:“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翻译】
窸窣飘零的透着微黄的叶子,纷纷飘落在词人的归路上。那晓风吹动,西天残月,某一个地方,同是弯弯的新月和初秋的寒风,牵挂的人,你还好吗?秋雨被西风吹散,就像我的一半心思,也被西风吹走了,也随远方的人儿。
【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之情,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想到曾经与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这条充满回忆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却只有无尽的怀念,胸中充满惆怅。暮雨潇潇,秋风乍起,“秋风秋雨愁煞人”,吹得去这般情思,这首词写得细致清新,委婉自然。委婉自然外,还有另一特点,纳兰的词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现的情感也是“愁”,这首词的写法,是要写愁而不直接写愁,而通过其他意象的状态来体现这种情感。
这首词化用了前人的许多意象以及名句,使这首词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觉。如“木叶”这一经典意象最早出于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庾信在《哀江南赋》里说“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到杜甫,他在《登高》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意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予人以秋的孤寂悲凉,十分适合抒发悲秋的情绪。“晓风残月何处”则显然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半西风吹去”又和辛弃疾的《满江红》中“被西风吹去,了无痕迹”同。
这首词和纳兰的其他词比起来,风格相同,仍然是婉约细致,但从版本上看却大有可说之处。这首词几乎每句都有不同版本,如“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晓风残月何处”一作“展粉衣香何处”,“消息半浮沉”又作“消息竟沉沉”。且不谈哪一句是纳兰的原句,这考据,现下还难以确定出结果来,但这恰好给读者增加艺术对比的空间。比较各个版本,就“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两句来看,“黄叶”和“木叶”二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都是常见的,然就两句整体来看“木叶纷纷”与“黄叶青苔”,在感知秋的氛围上看,显然前者更为强烈一些,后者增加了一个意象“青苔”,反而导致悲秋情氛的减弱。“晓风残月何处”与“展粉衣香何处”则可谓各有千秋,前者化用了柳永的词句,在营造意境上比后者更有亲和力,词中也有悲哀的情感迹象;“展粉衣香何处”则可以在对比下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也能增强词的情感程度。
相关阅读
1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出自诗经的古诗作品《燕燕》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 【查看全文】
2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尾犯夜雨滴空阶》,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 【查看全文】
3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猛虎行肠断非关陇头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 【查看全文】
4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词作品《玉楼春》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 【查看全文】
5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归嵩山作》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 【查看全文】
6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词作品《海棠》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