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浪淘沙·红影湿幽窗》,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二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⑵红影:指鲜花的影子。
⑶瘦尽:以人之清瘦比喻春日将尽。
⑷雨余:雨后。
⑸低髻子:低垂的发髻,指低垂着头。髻子,发髻。
⑹持觞:举杯。觞:酒杯。
⑺回廊:曲折环绕的走廊。
【翻译】
透过小窗望去,春雨打湿了红花,春光将尽。雨停了,却已是夕阳西下之时。谁看到她穿着单薄的衣衫,低垂着头,抱膝思量的孤独身影。把酒独酌,无限凄凉。曾像做梦一样地在回廊里与她相遇,让我伤心断肠。
【鉴赏】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怀恋旧情人而幽独伤感者的形象。上片由景语入,先渲染环境,而后推出薄衫低髻,抱膝思量,一个孤独苦闷人的形象。下片承前再铺写,侧重心理描绘,最后点出所思之由,但朦胧含蓄,给人留下了联想的余地和深婉的美感。
上片写暮春落红、雨后斜阳的景象。“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开篇这句实则是与周邦彦的“雨过残红湿未飞。珠帘一行透斜晖”暗合,纳兰随手拈来,将古人的词用在了自己的词里,浑然天成,令人不觉有何再妥。周邦彦写的是雨后残红在斜晖下投射于珠帘,而到了纳兰的词里则变得更加简洁洗练,更富美感。“红影”指鲜花的影子。鲜花的影子,透过小幽窗看去,别有风情,被打湿的花朵在暗影下,摇曳出多姿的风采,比起周邦彦的“残红湿未飞”,更显得有韵味一些。而多出的感叹“瘦尽春光”,其实有着李清照的“绿肥红瘦”的哀怨无奈。承接上句,“雨余花外却斜阳”。“余”既是后,雨后的花朵在斜阳下,而梦中的她却是穿着单薄的衣衫,挽着低垂的发髻,挺立在暮日下,低头思量。雨后、鲜花、美人、夕阳这些事物构成了纳兰笔下的一幅美丽的画。上片最后写那位女子“还惹思量”。词中所写的女子为何人,无法考证,但从词面来看,是一位温婉可人的女子,让人忍不住想去怜惜。
上片写完雨后景色,下片便转而写情,直抒心曲:“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思念的人不知身在何处,只能自己独自饮酒,这真是无限凄凉的事情啊。“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见回廊。”写出了少女内心深处梦牵魂萦的心事。特别是写梦中的她“瞥见回廊”一句,实际上是纳兰内心对回廊相思之地的无限眷恋。明代王次回《瞥见》诗:“别来清减转多姿,花影长廊瞥见时。双鬓淡烟双袖泪,偎人刚道莫相思。”这首诗与纳兰的回廊情思有着某种深刻的关联。
全词是写暮春雨后,夕阳依依,一位春衫少女愁情难释,对花持觞。最后道出她的心事,原来是梦里在回廊又遇情郎。这是表面之意,实际上是纳兰容若以想象中的少女暮春怀思,写自己对她的深切思念。这就是“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的写法。韦庄有《浣溪沙》词云:“想君思我锦衾寒”,杜甫五律《月夜》诗中云:“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对方,却总写对方在思念自己。这样的写法情更深,意更浓。
相关阅读
1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出自古诗作品《千字文》,其释意如下: 【原文】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翻译】 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去争取。 【释义】 这两句话,语 【查看全文】
2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古诗词作品《泗州东城晚望》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查看全文】
3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自浔阳泛舟经明海》,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 【查看全文】
4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作品《石鼓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 【查看全文】
5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儿曹,锳锳却有,金印光垂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儿曹,锳锳却有,金印光垂组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其古诗全文如下: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 【查看全文】
6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酒泉子谢却荼蘼》,其古诗全文如下: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