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33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玉楼春·戏赋云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释】
  ⑷瞥起:骤起。云横度:浮云横飞。
  ⑸天一柱:天柱一根,即指青山。
  ⑹住:在这里。
  【翻译】
  什么人在半夜把山推走了?抬头看四面都是浮云,猜想是浮云干的。平常相对而视的几座山峰,现找遍河边却寻不到它们在哪里。西风猛然吹起,浮云飘动,忽然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座擎天高山。老僧拍看手笑着夸赞,还在高兴青山依旧在这里。
  【鉴赏】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两句笔锋一转,景象突然一变: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平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见”,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如果说下片一韵着重写浮云散而青山见的自然景观须臾间的变化的话,那么结拍一韵还不该直接抒写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吗?作者偏不这样,而是宕开笔墨,描写了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东南天际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通过老僧之喜来映衬词人之喜。这样写不仅多一层曲折,而且还丰富了词境,说明热爱青山、关心青山是否依旧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词人对他吟咏的对象并未作十分精细的描绘和刻划,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寓意深刻,并非平淡之叹。这首小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落职闲居期间积极乐观的一面。
  辛弃疾的词中出现山的频率较高,作者分明是在借山表达自己的情绪,全词写云山“失而复见”的变化,也写了词人从疑问到惆怅、从惊喜到乐观,让我们想起词人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表达出来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忧郁,接下来流淌出的就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乐观和坚定。短短一首词,已淋漓尽致地显现了作者对青山故土的诚挚真情。


相关阅读
1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注 【查看全文】

2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麻平晚行》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戌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 【查看全文】

3 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太平寺泉眼》,其古诗全文如下: 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石间见海眼,天 【查看全文】

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元代诗人慧能的古诗作品《菩提偈》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注释】 ( 【查看全文】

5 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出自于诗经作品《酌于铄王师》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载用有嗣,实维 【查看全文】

6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赠郭给事》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