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出自宋朝诗人向子諲的作品《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释】
⑴阮郎归:词牌名,又名醉桃源、醉桃园、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⑵鄱阳:地名,今江西鄱阳。
⑶江南江北:长江南北,这里泛指下雪的地方。
⑷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此指沦陷区。
【翻译】
江南江北漫天飞雪,遥知那北地正是地冻天寒。远望阴云密布的边境三关,山外有山令人忧愤肠断。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要消除这亡国的愤恨千难万难。不断听说朝中派人去问候被囚的君王,若不发兵抗金君王何时才能起驾回还。
【鉴赏】
从此词第一句来看,起笔极写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气逼人。如此大雪天征程上,词人思考的既不是温暖的家,也不是前村的酒舍。
“遥知易水寒。”易水(今河北),当时正是金人的后方。从此句可知词人是怀想被掳北去的徽钦二帝。此句写怀想,句中“知”字是眼。“知”前加一遥字,写出其怀念之深。落一寒字,见得其体贴之切。寒字与起笔之雪漫漫照应,结构完整,颇有寓意。江南江北已大雪漫漫,燕山雪花大如席,其寒彻骨,可想而知。寒字亦暗示出二帝漠北寒冷之地,备受金人种种虐待。此句取自战国末荆轲之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既而又倍增一份悲愤之感。“同云深处望三关。”上句写内心之悬想,此句更推进一步,写出举目以北望。三关,指淤口关、益津关(均今河北霸县)、瓦桥关(今河北雄县)。959年(五代时期后周显德六年),世宗北取瀛、莫等州,以三关与契丹分界。词人以易水、三关,厝代北地。词人遥望天北,但见彤云沉沉,二帝蒙尘之处,上有沉沉之彤云,下有重重之关山。“断肠山又山。”那重重之山,遮断了词人的视线,更遮断了二帝之归路。遥望重山,令人肝肠寸断。词情至此,似已至极。然而词人之悲痛是没有极点的。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换片三句翻出奇语,却已痛入骨髓。唐代诗句说:“天若有情天亦老”,犹为虚拟之辞,这里则直接说“天可老”。汉代诗句说:“山无陵,江水为竭,……乃敢与君绝。”想象还没达到海,这里则已经达到海了。天荒地老,痛剧恨深,见于言外。
相关阅读
1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剑门道中遇微雨》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查看全文】
2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出自宋朝诗人杨朴的作品《七夕》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注释】 ⑴牵牛 【查看全文】
3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长恨歌》,其全诗文如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查看全文】
4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满江红暮春》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 【查看全文】
5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出自唐朝诗人陈陶的古诗作品《陇西行》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查看全文】
6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