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3:33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出自宋朝诗人杨朴的作品《七夕》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注释】
  ⑴牵牛:星名,在银河之西,俗称牛郎,一名河鼓,又名黄姑。大概以李牛三星像牛头角、感之形,名之牵牛。若何:怎么样。
  ⑵“织女”句:织女,在银河东,织女四星像梭形,名之织女。织女传说为天帝之女,又叫她天孙,会纺织,韩愈待“天孙为织云锦裳”。传说天孙同牛郎结婚,婚后被罚分居银河两岸,只许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给他们架桥,使他们相会一次。金梭,梭子的美称。
  ⑶“年年”句:因织女会纺织,古代女子便于七夕焚香陈瓜果,祝贺她夫妇聚合,又向她乞求智慧,民间有穿七孔针之戏。乞与,赐给。
  ⑷不道:没有科到。
  【翻译】
  在未曾相会的时候,牵牛星的心意,不知怎样,据我替他设想,须要邀请织女星来,弄那织棉的金梭子。年年的赐给人问的许多巧,却不知道人间的巧事到底有多少。
  【赏析】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宋的这种主理的诗,对那些喜好唐诗的人来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但诗如能用简捷的句子,深刻地表达一种哲理,也不能不说有其特殊的妙趣。杨朴的这首《七夕》,就是具有这种妙趣的哲理诗。
  诗的作者从牛郎、织女七夕踏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发端,别出新裁,表达了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前两句设问: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这里的“须”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正面来解释,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作这一切。这两句来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为很多人把把牛郎织女的神话作为美妙的故事来接受,对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从未提出过质疑。以为神胜过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间的一切都要聪明许多。但诗人却对此表示怀疑。前两句的这种怀疑只涉及到神话故事本身,但这已足以造成悬念。这两句为诗的末联所发的奇论,做了有力的铺垫。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这两句是说:每年人们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织女乞求赐予刺绣、纺织等的聪慧、智巧,但实际上,人间的智巧己经是很多了,多得有点可怕。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诗人此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有巧取牵夺,互相倾轧,以及繁复、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诗人赋予末一行诗中的“巧”的含义已经不同于第三行诗中“巧”的含义。恰是这种新的含义,不无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宽了诗思的领域,这就便诗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处开掘,一使诗具有了横空出世、奇崛诡辩之美。当人间充分运用他的机巧来进行勾心斗角的时候,要邀织女来已无意义。从四句诗的整体和诗情的深入来看,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表现得很是恰当、巧妙、深刻。
  杨朴在那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种思想和见识是很深刻的,加之诗语简练、晓白、朴实,就使诗思凝重、洗练,富有趣味。


相关阅读
1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道常无名,朴①。虽小②,天下莫能臣③。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天地相合,以 【查看全文】

2 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出自唐朝诗人张志和的作品《渔父霅溪湾里钓鱼翁》,其古诗全文如下: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 【注 【查看全文】

3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出自于诗经作品《斯干》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 【查看全文】

4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出自于诗经作品《振鹭》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查看全文】

5 淮南帝称号,刻玺于北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淮南帝称号,刻玺于北方出自魏晋南北朝诗人曹操的古诗作品《蒿里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 【查看全文】

6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咏怀古迹其三》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