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38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定林》,其古诗全文如下: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释】
  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烦襟:烦闷的心怀
  ③仍:又。
  【翻译】
  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病齿生凉。坐在空旷的地方,烦躁的心情顿时宁静了。脱掉鞋子,在岩石上铺上被褥,躺在上面。只留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寻来。真正的快乐不是不能寄托,悲鸣的虫声同样是悦耳的声音。
  【鉴赏】
  《定林》开篇便言:“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漱甘,即用泉水漱口。甘,指泉水。这句语出《世说》孙楚“枕石漱流”之典。坐旷,坐在空旷的地方。烦襟,烦躁的心情。襟,指胸怀、心怀。 诗人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口齿(病齿)生凉,坐在幽寂、空旷的地方,顿感烦躁的心情都宁静下来了。这两句,抒写感受。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脱掉鞋子(“因脱水边屦”),在岩石上铺上被褥(“就敷岩上衾”),躺在岩石之上。诗人闲适自得之状,呼之欲出。颈联“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为人称道。诗人欲留流白云对宿,恰好又逢明月相寻,两情相契,其乐融融!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明月人格化,因此,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诗人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尾联“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突出“真乐”之意趣。 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经常到定林寺游玩休憩,并写过不少诗作,这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首。这首诗即兴即事,信笔写来,展现了作者退归后的生活情形及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界。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
  “真乐”一词,见于《列子·仲尼》“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晋张湛注:“都无所乐,都无所知,则能乐天下之乐,知天下之知,而我无心者也。”“无心”是指毫无机心。诗人自问无论出处,皆以道为准,未尝杂有机心,故能得“真乐”,即使听到“悲虫”之音亦感到愉悦。贺裳《载酒园诗话》赞此诗道:“作闲适诗,又复如此,真无所不妙。”刘辰翁评:“有辋川幽澹之趣。”(《须溪批点李壁注王荆公诗》卷二十二)陈衍则说:“颇有王右丞‘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意境。”


相关阅读
1 何惭聂政姊,万古共惊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惭聂政姊,万古共惊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秦女休行西门秦氏女》,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 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 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 直上 【查看全文】

2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九日蓝田崔氏庄》,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 【查看全文】

3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后赤壁赋》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 【查看全文】

4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出自唐朝诗人曹植的作品《野田黄雀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 【查看全文】

5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南歌子玉漏迢迢尽》,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 【查看全文】

6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夏夜追凉》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翻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