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39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山居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释】
  ⑴山居:山林之中隐居。《战国策·韩策一》:“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命意·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
  ⑵寂寞:寂静无声,沉寂。《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稷》诗:“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
  ⑶落晖:夕阳,夕照。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⑷鹤巢:巢为动词,作栖宿解,不是名词“窝”的意思。
  【翻译】
  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渡口处的渔火星星点点,是处处采菱人荡舟来归。
  【鉴赏】
  首联二句是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他引用了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苍茫余落晖”诗句。顾安《唐律消夏录》谓此诗首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其实不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联二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此联“遍”“稀”二字用得很妙。“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相关阅读
1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永王东巡歌帝宠贤王入楚关》,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查看全文】

2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望洞庭》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查看全文】

3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其古诗全文如下: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 【查看全文】

4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注 【查看全文】

5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夏日叹》,其古诗全文如下: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 【查看全文】

6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其古诗全文如下: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