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出自宋朝诗人岳飞的作品《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释】
⑴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
⑵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据洪迈《容斋三笔》说:“(万岁)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阁不可殆记。“
⑶铁骑:指金国军队。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⑷风尘:指战乱。杜甫《赠别贺兰铦》:“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⑸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锋:兵器的尖端。锷:剑刃。《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这两句是说:兵士们在哪儿呢?他们(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意为被刀剑击中而死亡)。
【翻译】
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鉴赏】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万岁山亦名艮岳。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为假山,山周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巧(蓬壶是其中一堂名),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珠翠绕”、“笙歌作”,极写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以“到而今”三字提起(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所以紧接二句就写到作者心中宿愿——率领劲旅,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这两句引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出自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作品《昭君辞应诏》,其古诗全文如下: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 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 胡风入骨冷 【查看全文】
2 清奇。好借秋光,临水色、写瑶卮。向醉中织就,天孙云锦,一杼新诗。依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清奇。好借秋光,临水色、写瑶卮。向醉中织就,天孙云锦,一杼新诗。依稀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木兰花慢饯赵山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指罘罳晓月,动凉信、又催归。正玉 【查看全文】
3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其古诗全文如下: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 【查看全文】
4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出自明朝诗人戚继光的作品《望阙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注释】 ①望阙 【查看全文】
5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悯农稻云不雨不多黄》,其古诗全文如下: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注 【查看全文】
6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