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42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早秋山居》,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注释】
  ⑴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⑵树凋:树叶凋落。
  ⑶叶干:叶子干枯。
  ⑷素琴:不加装饰的琴。机虑:犹思虑。静:一作“息”。
  【翻译】
  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树叶凋零了,窗边还有阳光照着;池塘满了,水依然没有声音。树上的果实成熟落下,叶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见猿猴在林中走过,也听得见鹿行的声音。弹着素琴心情恬淡平静,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声相伴。
  【鉴赏】
  此诗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澹自适的心境,而以早秋为一篇着色重点。
  秋天刚到,山家便觉爽气袭人。报晴的霜讯,也从每天凌晨得知,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气候特征。首联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有空中作画之妙。颔联拈出“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人们常见的景物,写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见诗人静观事物,善于摄取的艺术本领。即歌德所说:“诗人的本领,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侧面。”(《歌德对话录》)前半两联是对山居早秋特有的气候和景物作了客观描写,为下面两联的主观反应作铺衬。
  交代了气候和景物的变迁,颈联便就眼前户外闻见的动物行动作出主观的判断。“果落”、“ 叶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实景,而从果落可推见到猿过,叶干闻知鹿行,可见这儿山深人少,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便可了然。用的正是前人“鸟鸣山更幽”的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由此引发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尾联抒写在如此幽静绝尘的山林里,诗人手弄素琴,随着琴曲的旋律,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这时透明的心境,伴随户外夜泉的清音,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领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旷怀的恬泊情趣。主观情志和客观自然融为一体,不但净化了诗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读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相关阅读
1 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出自宋朝诗人廖世美的作品《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 【查看全文】

2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出自唐朝诗人张说的古诗词作品《幽州夜饮》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查看全文】

3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作品《悼亡从来有修短》,其古诗全文如下: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 【查看全文】

4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 【查看全文】

5 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出自宋朝诗人晁补之的作品《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问春何苦勿勿,带风伴雨如驰骤。 【查看全文】

6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其古诗全文如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