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醉落魄·离京口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注释】
①孤城——指京口。
②苍烟合——灰蒙蒙的烟雾聚拢在一起。
③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所以说“西南”。他这时正任杭州通判,经常来往于镇江、丹阳、常州一带,所以说“东南别”。此句写作者仕宦漂零。
【翻译】
云朵轻轻飘,月色微微亮,二更天时从酒醉中醒来,船刚开始出发。回头遥望京口,孤城已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记得喝酒时欢歌笑语的场面,不记得上船时的情景。
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细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一觉醒来,梦中的幽静无人可倾述,此生的飘荡什么时候才能休止呢?家住西南眉山,却经常向东南道别。
【鉴赏】
上片写月色微微,云彩轻轻,二更时分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听着咿咿呀呀的摇橹声,船家告诉他,船刚开。从船舱中往回望,只见孤城笼罩一片烟雾迷蒙之中。这一切仿佛做梦一样。景和情的和谐,巧妙地烘托出了醉醒后的心理状态。
下片承上,描写醉后的形态。他头巾歪一边,扇子坠落舱板上,藤床分外滑腻,仿佛连身子也挂不住似的。“巾偏扇坠藤床滑”,短短七个字,就将醉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词人终于记起来了,他刚才还真做了个梦。但天地之间,一叶小舟托着他的躯体迷蒙的江面上飘荡,朋友亲人们都已天各一方,向何人诉说呢?词人不禁有些愤慨了,这样飘荡不定的生活几时才能结束呢?最后两句,点明了词人心灵深处埋藏的思乡之情。但他究竟做了个什么样的梦,词中依然未明说。
这首词,语言平易质朴而又清新自然,笔调含蓄蕴藉而又飞扬灵动,感伤之情寓于叙事之中,将醉酒醒后思乡的心境表现得委婉动人,使人领略到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词中情景交融,描述了舟中酒醒后的心境,表达了对仕宦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思念。
相关阅读
1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江村》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 【查看全文】
2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螀夜泣,乱雨潇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螀夜泣,乱雨潇潇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忆旧游记愁横浅黛》,其古诗全文如下: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 【查看全文】
3 沧波渺川汜,白日隐天末。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沧波渺川汜,白日隐天末。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江上寄元六林宗》,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 沧波渺川汜 【查看全文】
4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蝉》,其古诗全文如下: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 【查看全文】
5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其古诗全文如下: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 【查看全文】
6 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出自元朝诗人刘秉忠的作品《社日雨柳垂垂叶》,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 饮不遭田父,归无遗细君。 东皋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