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巫山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注释】
巫山:山名。在重庆、湖北接境处,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巫山曲:乐府旧题有《巫山高》,汉铙歌,属鼓吹曲辞。
巴江:水名。这里指鄂西、川东的长江。这一带周初为巴子国,后为巴郡。上峡:高峡。
阳台:今重庆巫山县高都山,传为《高唐赋》所写楚王、神女相会之阳台。实为后人附会。十二峰:巫山群峰陡峭,著名的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
荆王:楚王。荆:春秋时楚国的旧称
暮雨:指神女。
高丘:泛指高山。
【翻译】
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荆王射猎时正逢巫山雨意云浓,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云霞、彩虹和微雨湿了神女艳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芳影,听到峡中猿猴声声悲鸣,不觉令人泪落打湿了衣裳。
【鉴赏】
乐府旧题有《巫山高》,属鼓吹曲辞。“古辞言江淮水深,无梁可渡,临水远望,思归而已。”(《乐府解题》)而六朝王融、范云所作“杂以阳台神女之事,无复远望思归之意”,孟郊这首诗继承了这一传统,主咏巫山神女的传说故事(出宋玉《高唐》《神女二赋)。孟郊集内还有一首《巫山行》为同时作,诗云:“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二诗大概为旅途遣兴之作。
“巴江上峡重复重”,诗中明显有一舟行之旅人的影子。沿江上溯,入峡后山重水复,屡经曲折,于是目击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诸峰“碧丛丛,高插天”(李贺《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尽传其态的。十二峰中,最为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云烟缭绕、变幻阴晴的神女峰。而“阳台”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与其说来自峰势奇峭,毋宁说来自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动人传说。
次句点出“阳台”二字,兼有启下的功用。经过巫峡,谁都会想起那个古老的神话,但没有什么比“但飞萧萧雨”的天气更能使人沉浸于那本有“朝云暮雨”情节的故事情境中去的。所以紧接着写到楚王梦遇神女之事:“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本来,在宋玉赋中,楚王是游云梦、宿高唐(在湖南云梦泽一带)而梦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处(《高唐赋》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却并非笔误,乃是诗人凭借想象,把楚王出猎地点移到巫山附近,梦遇之处由高唐换成神女居处的高丘,便使全诗情节更为集中。这里,上峡舟行逢雨与楚王畋猎逢雨,在诗境中交织成一片,冥想着的诗人也与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写既是楚王梦中所见之神女,同时又是诗人想象中的神女。诗写这段传说,意不在楚王,而在通过楚王之梦来写神女。
相关阅读
1 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出自汉朝诗人张衡的作品《同声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懔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 【查看全文】
2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伤温德彝》,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注释】 ⑴温 【查看全文】
3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其古诗全文如下: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 【查看全文】
4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词作品《渔家傲》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 【查看全文】
5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薛宝钗咏白海棠》,其古诗全文如下: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 【查看全文】
6 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梅轻盈照溪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 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 若在秦楼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