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溪中早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
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归来问夜餐,家人烹荠麦。
【注释】
①南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②阴岭:朝北的山峰。山南称阳,山北称阴,故名。
③西涧:即渭水。
④溜:春天山上冰雪溶化,注入山川河流中的水。
【翻译】
终南山上的雪还没有完全消融,山阴还残留着片片白色。渭水的冰已经开始融化了,融化的雪水从山上一路含着新绿注入渭水之中。东风吹来不过几日而已,潜藏起来过冬的虫类就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而草木也开始破土发芽了。和暖春气化育万物,真是一天也不虚度啊。真是喜欢这天气带给人的丝丝暖意,“我”轻轻地拂拭溪边的青石。一坐下来就忘了回家的时间,直到晚归的鸟儿啧啧鸣叫着把“我”从沉醉中唤醒。透过稀疏的篱笆以及桑树与枣树隐隐地看见夕阳中的炊烟和灶火。“我”慢慢踱回家中问一声今晚吃什么饭啊,家人回答:荠菜煮麦饭。
【鉴赏】
此诗首四句描绘早春的景色,由远及近,由大及小。题目是《溪中早春》,却说“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是从雪景着笔。雪本是冬天的景致,然用“未尽”来修饰之,则已透露出春天的气息。冬去春来,气候转暖,冰融雪化,所以山岭上已见不到大片的积雪,但是春天的温暖尚未足以完全消融残雪,那朝北的山坡上还星星点点地残留着淡淡雪片。这正是早春的气候,是春天的温暖与冬天的严寒短兵相接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这两句虽是漫不经意写来,却紧扣“早春”二字。下二句则是承“溪中”而发。“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言渭水的冰块已经消融,山沟里淙淙流水中已经孕育出碧绿的生机。诗人抓住残雪、冰消、新碧几个极富典型意义的意象,镜头由远及近,仅用四句话就将一幅“溪中早春”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含蓄隽永,耐人回味。《唐宋诗醇》评此诗“通首写早春之景,一结言外有情,悠然不尽”,正是领略到个中妙处。
面对如此佳妙的早春气象,诗人感叹那仅仅吹了几天的春风,就使那冬眠的昆虫苏醒过来,稚嫩的小草破土而出,阳春化育万物,真是一天也不虚度。诗人捕捉自然界气候万物的瞬息变化,默默领会着大自然的伟大。这二句抒发哲理与前面的描绘相呼应,可谓理从景出,景中含理,二者自然融会,并无丝毫空讲道理、要发议论之处,加深了读者对早春季节特征的理解。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出自于诗经作品《甘棠蔽芾甘棠》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 【查看全文】
2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出自唐朝诗人孟宾于的古诗作品《公子行》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注 【查看全文】
3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查看全文】
4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醉翁亭记》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查看全文】
5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词作品《曲江二首其一》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查看全文】
6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出自唐朝诗人雍陶的作品《天津桥春望》,其古诗全文如下: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释】 ⑴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