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6:24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夜闻歌者》,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注释】
  ①秋江月澄澈:一作“江月秋澄澈”。
  ②娉婷:姿容美好。
  ③一问一沾襟:问一次就哭一次。沾襟,泪湿衣襟。
  【鉴赏】
  同样以写“歌女”为题材,白居易的《琵琶行》被世人广为传诵,而他的另外一首《夜闻歌者》却鲜为人知,但读过此诗后,我认为它比《琵琶行》更具一番特色。
  有人说,《夜闻歌者》语言没有《琵琶行》那样细腻,一些该描绘的地方却没有说,然而,我认为,这首诗美就美在这“不言”之处,首先看这第一处:“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是怎样的调?是《霓裳》还是《六幺》?是如何的愁?是“似诉平生不得志”,还是“别有幽愁暗恨生”?作者都没有具体描绘,只是以秋江、明月、江船作为氛围背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然后只是淡淡地用上一个“堪”字,却产生出一种“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境,作者听到这歌泣,便“寻声”去“见其人”。
  看到这位歌女后,作者没有用“美丽”或“动人”来描绘她的容貌,只是用了“颜如雪”这三个字,这是第二个“不言”之处,很少有人用“雪”来形容容貌,而此诗中用这个“雪”字却恰好符合了诗间的意境。“雪”无外乎两个特征:一是白,二是冷,所以用在此处,既道出一位肌肤如雪的少妇楚楚动人的形象,又表现出其哀愁悲伤的心情,同时,又能看出诗人是站在远处观望,只隐约地看到她如雪的容颜,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最妙的还是这第三处“不言”:“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她却“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在深秋明月夜,一位美丽的少妇如此伤悲,是为了什么呢?是自叹身世的可怜,还是抒发闺中之怨?作者没有让她“说出”,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这处处“不言”,却又处处“在言”,言什么但这心中的哀愁又能向谁倾诉?这无奈的心境又有谁能体会?也只能对着这凄冷的景物默默“沾襟”罢了,那浓浓愁思,尽在这“不言”中!
  这“不言”的美,就是一种含蓄之美,寥寥几笔者似寻常,却能让人反复咀嚼,久久回味,那充满了含蓄之美的诗词与文章,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蕾,虽比不上绽开的花朵那般妩媚,却多了一份耐人寻味的魅力。


相关阅读
1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 【查看全文】

2 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出自宋朝诗人汪藻的作品《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 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阴拱,苍生忍倒悬。 乾 【查看全文】

3 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铙歌鼓吹东蛮》,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 自言我异世,虽圣莫能通。 王卒如飞翰,鹏骞骇群龙。 轰然自天 【查看全文】

4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 【查看全文】

5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蓝桥驿见元九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注释】 【查看全文】

6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送浑将军出塞》,其古诗全文如下: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