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溪中早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
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归来问夜餐,家人烹荠麦。
【注释】
⑤蛰(zhé折)动:潜藏在土中过冬的虫类,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 萌草:草木破土发芽。坼(chè撤):裂开(草木发芽)。
⑥潜知:默默地领会。阳和:和暖的春气。
⑦啧啧:象声词,鸟鸣声。
⑧荠(ji季)麦:把荠莱与麦饭煮在一起吃。
【翻译】
终南山上的雪还没有完全消融,山阴还残留着片片白色。渭水的冰已经开始融化了,融化的雪水从山上一路含着新绿注入渭水之中。东风吹来不过几日而已,潜藏起来过冬的虫类就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而草木也开始破土发芽了。和暖春气化育万物,真是一天也不虚度啊。真是喜欢这天气带给人的丝丝暖意,“我”轻轻地拂拭溪边的青石。一坐下来就忘了回家的时间,直到晚归的鸟儿啧啧鸣叫着把“我”从沉醉中唤醒。透过稀疏的篱笆以及桑树与枣树隐隐地看见夕阳中的炊烟和灶火。“我”慢慢踱回家中问一声今晚吃什么饭啊,家人回答:荠菜煮麦饭。
【鉴赏】
诗人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最先感受到人世间一切繁杂事物变动的征兆,也最先察觉到自然界每一丝细微的变化。也许他受够了严冬的折磨,很早就期待着温暖春天的到来,所以一旦等到春风吹拂,冰消雪化,溜含新碧的时节,他便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中,感受这春天的温暖。“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二句把视角从南山残雪、西涧春溜转到了诗人自身的刻画上,他似乎是一个爱嬉戏游玩的孩子,在明媚的春光中,高兴地抚摸着小溪边的石头。“拂”字用得极形象传神,活现出诗人喜悦之极,深深体会到春光美的神态。他觉得春天太美了,以至流连忘返,长时间沉浸在无边的遐想中。审视着傍晚啧啧鸣叫的飞禽,他的心灵在静观中得到了纯然的宁憩。
诗的最后四句粗看似与主题了无相涉,其实不然。据说汉代张仲尉的居处,蓬蒿没人, “蓬蒿隔桑枣”引用这个典故是借喻作者的清贫,与下句联系起来看,又表现了一种初春宁静的气氛。查慎行说这两句很象陶渊明的诗句(见《白香山诗评》),颇有眼力。至于“归来问夜餐”则显示出诗人游春归来兴致勃勃的神态,他玩得太尽兴了,所以一回来就吵着要吃饭。而家人奉之以荠麦,亦是清素家庭的普通食物。这些都显示出作者虽处在贫病不堪的环境中,也能游离于世俗之外,在自然美中得到了精神慰藉。
全诗表现了初春的一种静谧气氛,然静中有动,处处使人感到那春天的脚步正悄悄而来。诗的语言朴素自然,写景、叙事与抒情三者犹水乳交融,有机地结为一体,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锐感受,洋溢着诗人对早春的爱恋之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商山早行》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 【查看全文】
2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出自宋朝诗人石柔的作品《绝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释】 石懋,宋朝 【查看全文】
3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 【查看全文】
4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 【查看全文】
5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其古诗全文如下: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 【查看全文】
6 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词作品《寻道观》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 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 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