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叶讵曾凋,风霜孰云变”出自唐朝诗人张仲方的作品《赋得竹箭有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南生绿竹,独美有筠箭。
枝叶讵曾凋,风霜孰云变。
偏宜林表秀,多向岁寒见。
碧色乍葱茏,清光常蒨练。
皮开风采出,节劲龙文现。
爱此守坚贞、含歌属时彦。
【注释】
①赋得:古代科举考试时,考官以古人诗句、成语或某一事物为题,使作五言排律六韵或八韵,称为试帖,题目就用“赋得”。
②竹箭:筱竹,小竹,因可造箭,又称箭竹。晋代戴凯之《竹谱》载:“竹箭,高者不过一丈,节间三尺,坚劲中矢,江南诸山皆有之,会稽所生最精好。”
③筠(yún):汉代郑玄注:“竹之青皮。”其性极为坚韧。
④东南:《尔雅》载:“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箭竹焉。”
⑤讵(jù):岂,怎么。
⑥凋:凋谢。戴凯之《竹谱》载:箭竹“内实外坚,拔之不曲。”而且“枝叶稀少,状若枯筋”。故这里说,枝叶虽少,并非凋谢。
⑦岁寒:寒冬,比喻困境。松竹经冬不凋,梅在腊月开花,合称岁寒三友。这里说“多向岁寒见”,是比喻在恶劣的环境中,才充分显现其高贵的品质。
⑧见:同现。
⑨乍,刚,才,起初。
【鉴赏】
这是一首试帖诗,考官所限题目,就是竹箭有筠。语见《礼记·礼器》篇:“其在人也如竹筋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内无怨。”孔颖达注:“箭,筱也;端,本也。四物于天下最得气之本:或柔刀于外,或和泽于内,用此不变伤也。人之得礼,亦犹然也。”诗人由此借题发挥,歌颂箭竹经冬不凋的风采和岁寒益劲的气节,寄托了自己高尚的政治操守。在中唐政治腐败、世风日下的社会背景里,作者敢于突出地标示“独美”的“筠箭”,是相当难得的。
相关阅读
1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行香子寓意》,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 【查看全文】
2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出自诗经的古诗作品《无衣》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 【查看全文】
3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野菊晚艳出荒篱》,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注释】 ①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 【查看全文】
4 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出自唐朝诗人王质的古诗作品《山行即事》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 【查看全文】
5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越中览古》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 【查看全文】
6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古诗作品《悯农》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