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9:45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其古诗全文如下: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注释】
  ⑴下邳:古县名,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邳州界。圯桥:古桥名,遗址在今睢宁县北古下邳城东南小沂水上。张子房:即张良,字子房,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重要谋臣,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被封为留侯。
  ⑵虎啸:喻英雄得志。
  ⑶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
  【翻译】
  张良未成名立业以前,倾尽家财去报国仇。他在东海君处交结了一个壮士,能手挥百多斤的铁锥,于是在博浪沙锥击秦始皇。虽然没有成功地报成秦灭韩之仇,但是天下已经震动。为逃避缉拿而潜伏到下邳,难道就不算智勇之士?如今我来到张良遇到黄石公的桥上,缅怀张良的英雄事迹。可是只见桥下长流水,黄石公却没有了踪迹。张良一去,此地再无杰出人物,只见泗水空流。
  【鉴赏】
  这是李白经过下邳(在江苏邳州)圯桥时写的一首怀古之作。张良,字子房,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重要谋臣。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风云的业绩。但诗却用“未”字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记·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据《史记》记载,张良后来“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
  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十个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紧“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七、八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写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陈述句法正叙,而改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致于平铺直叙。后人评此诗,说它句句有飞腾之势,说得未免抽象,其实所谓“飞腾之势”,就是第五句的“虽”字一折和第八句的“岂”字一宕所构成。


相关阅读
1 赏烟花,听弦管。图欢笑、转加肠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赏烟花,听弦管。图欢笑、转加肠断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凤衔杯追悔当初孤深愿》,其古诗全文如下: 追悔当初孤深愿。经年价、两成幽怨。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堪游玩。奈独 【查看全文】

2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春宿左省》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 【查看全文】

3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送杨长史赴果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 【查看全文】

4 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苦雪四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 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注释】 ⑴ 【查看全文】

5 嗟予沈迷,猖獗已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嗟予沈迷,猖獗已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雪谗诗赠友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嗟予沈迷,猖獗已久。 五十知非,古人尝有。 立言补过,庶存不朽。 包荒匿瑕,蓄此顽丑。 月出致 【查看全文】

6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