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其古诗全文如下: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注释】
博平:唐河北道博平郡的博平县,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北。王志安,生平不详。
粉图:画在粉壁上的画图。
粉壁:用白石灰粉刷的墙壁。
游云:指在外做官的人,一作浮云。
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的得道的人。《庄子·大宗师》:“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后称道士或有才德的人,也谓之真人。
挂冠:挂冠,即辞官。冠,帽子。《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南史》:萧视素为诸暨令,到县十余日,挂衣冠于县门而去。《释常谈》:休官谓之挂冠。西汉冯萌见王莽篡逆、乃曰:“不去,祸将及身。”遂解冠挂于城东门而去。《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冯萌见王莽篡汉,便解冠挂在城东门而去。后世因以“桂冠”指代辞官。
石磴:石阶。《韵会》:“磴,登涉之道也。”
【翻译】
墙壁雪白正可作天空,用丹青绘出江海。浮云不知归还,白鸥日日长在。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画前欲辞官。秋色笼罩着松溪和石阶,拂晓的凉意使愁客想把家还。
【鉴赏】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这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粉壁为天、下有江海的绝妙景致,意境极为开阔,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侧面表现出诗人超脱的想像力,虽写观画感受,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表达出诗人在咏物题画等方面有相当高超的技巧。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描绘一幅浮云飘泊不定、在烟云深处寻找鸥鸟身影的景致,意境极为幽闲,表现了作者隐逸的思想、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旷达的情怀。此两句有紧扣上文,烘托气氛,皆写画中景物:天空、江海、浮云、白鸥,为下文写王志安的归隐之思作铺垫。“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通过写借用博平真人王志安欲“挂冠”的归隐心,表露出诗人的江海之志。既是明写,亦是喻己。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笼罩在“秋色”中的“松溪”、“石磴”无不带有诗人、画家的感情因素。结得自然,而又落脚于“秋”字,自然地点明了寄诗抒怀的时间,从而联想到自已的身世,漂泊不定如浮云一般。“愁客”、“思归”,字里间处处充溢着客居思归的酸楚之情,让诗句意境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云、风、雷、电,天、海、月、日、涛,是李白爱入诗的事物。凌、挥、飞、吼,奔、卷、横、啸是李白最爱入诗的动词。此诗借用“空天”、“江海”、“游云”、“日见”、“带”、“坐”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同时描写了画上的美景,又表达了思乡的感情。在诗歌格式上,五言与七言融合一体,也体现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诗歌特色。
相关阅读
1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锦瑟》第五六句,其全诗文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 【查看全文】
2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纵笔父老争看乌角巾》,其古诗全文如下: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注释 【查看全文】
3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秋浦歌桃波一步地》,其古诗全文如下: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注释】 ⒅波:一作陂。 【翻译】 【查看全文】
4 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玉女摇仙佩佳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飞琼伴侣,偶别珠 【查看全文】
5 旗幡四面下营稠,手诏频来老将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旗幡四面下营稠,手诏频来老将忧出自唐朝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中牟道中杨柳招人不待媒》,其古诗全文如下: 旗幡四面下营稠,手诏频来老将忧。 每日城南空挑战,不知生缚入唐州。 【查看全文】
6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