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出自唐朝诗人武元衡的作品《赠道者》,其古诗全文如下:
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
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
花开深洞仙门小,路过悬桥羽节轻。
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
【注释】
⑴赠道者:一作“赠送”
⑵麻衣如雪:语出《诗经·曹风·蜉蝣》,此处借用来描绘女子一身如雪的白衣
⑶越溪:春秋末年越过美女西施浣纱的地方。末两句是诗人的想象
【翻译】
她穿着一身洁白如雪的衣服,就好像一枝美丽的梅花般好看。这位曳着雪白衣裙的女子,正含情脉脉,带着羞涩的微笑,姗姗来到我的梦中。如果这位白衣女子来到越溪边,置身于一群身穿红色衣裙的越国美女中,那情景就好像一片红色的莲花中绽放了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
【鉴赏】
此诗从题目“赠道者”可以看出,诗赠送的对象是个道士,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个女道士。此诗题目一作“赠送”。如果是后一个题目,那么,他写赠的对象就不一定是个女道士。但无论用哪一个题目,都不难看出,诗人所要着意描绘的是一个漂亮的白衣女子,并且对她的美色是颇为倾倒的。
首句中的“麻衣如雪”,出于《国风·曹风·蜉蝣》,这里借用来描画女子所穿的一身雪白的衣裳。在形容了女子的衣着以后,诗人又以高雅素洁的白梅来比拟女子的体态、风韵。次句中的“微妆”,是“凝妆”、“浓妆”的反义词,与常用的“素妆”、“淡妆”意义相近。“笑掩”写女子那带有羞涩的微笑。这女子是如此动人,她曳着雪白的衣裙,含情脉脉地微笑着,正姗姗来到诗人的梦境。
从甜蜜的梦境中醒来,诗人不禁浮想联翩,以致在他眼前呈现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美丽境界:他仿佛看到这一女子来到越国的一条溪水边,走进一群穿着红色衣裳的浣纱女子中间;那风姿,那神韵,是这般炫人眼目,就像是开放在一片红色荷花中的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这两句,以“若”字领起,说明这是诗人的假想之词。首两句说的是女子的神,此两句则是说女子的形,然而在写法上却不似前两句作直接的描绘,而以烘托之法让人去想象和思索。“越溪”是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地方。当女子置身于漂亮的越女中间时,她便像是红莲池中开放的一朵玉洁冰清的白莲;她的婀娜娇美,自然不言而喻了。
表现上,此诗主要采用了拟物的手法。一处用“一枝梅”,一处用“白莲”,后者尤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当然,以莲花比美人,并不是武元衡的独创。稍晚于武元衡的白居易也曾以莲花比女子,如“姑山半峰看,瑶水一枝莲(《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但比较地说,白居易只是运用了拟物一种手法,以形象显出单纯的美;武元衡在拟物时,兼用了烘托的手法,让诗中女子在一群越女的映衬下亮相,然后再过渡到莲花的比拟上,更有一种优美的意境和特殊的艺术效果。不过,全诗的情调只是在吐露对白衣少女美貌的神往之情,诗旨便不可取了。
相关阅读
1 霜满中庭月过楼,金尊玉柱对清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霜满中庭月过楼,金尊玉柱对清秋出自唐朝诗人令狐楚的作品《少年行霜满中庭月过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满中庭月过楼,金尊玉柱对清秋。 当年称意须为乐,不到天明未肯休。 【查看全文】
2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子夜吴歌夏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注释】 镜 【查看全文】
3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出自唐朝诗人薛莹的古诗作品《秋日湖上》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注释】 ①五湖:指江苏的太湖。 【查看全文】
4 丽花斗靥,清麝溅尘,春声遍满芳陌。竟路障空云幕,冰壶浸霞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丽花斗靥,清麝溅尘,春声遍满芳陌。竟路障空云幕,冰壶浸霞色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应天长吴门元夕》,其古诗全文如下: 丽花斗靥,清麝溅尘,春声遍满芳陌。竟路障空云 【查看全文】
5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黄唐莫逮,慨独在余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时运斯晨斯夕》,其古诗全文如下: 斯晨斯夕,言息其庐。 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注 【查看全文】
6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蜀道难》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蜀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