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9:52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出自唐朝诗人崔峒的作品《题崇福寺禅院》,其古诗全文如下: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
  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
  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注释】
  ⑴崇福寺:具体地址不详。
  ⑵僧家:僧人,和尚。竟:从头到尾。“竟何”:一作“更无”。
  ⑶清:清越。磬: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这里泛指寺庙里的钟声。度:绕过。
  ⑷尘外:世外。
  ⑸坐:打坐,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闭目盘腿,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断除妄想。
  ⑹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唐白居易《岁晚旅望》:“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掩:一作“闭”。
  【翻译】
  出家人从早到晚有什么事,只是打扫寺院,焚烧香烛而已。清越的磬声透过蒙蒙的岚霭传来,悠闲的白云从竹边僧舍飘过。我的身心远远飘浮在尘世之外,岁月在打坐中淡然逝去。夜幕之时,禅房门扉掩闭,禅院空无一人,只剩下天边一抹残阳。
  【鉴赏】
  此诗首联在一问一答中描写了僧人的日常生活。看似平常的“扫地”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教义。扫地有五种德,世尊曾亲自扫地,以为教育。《毗奈耶杂事》曰:“佛告诸苾刍:‘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云何为五: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下。”有位大阿罗汉周利槃特迦就是以扫地而开悟的。焚香的目的一是在于供养十方圣贤;二是表示常以佛法熏习自心,以期证果。颔联刻画风景,很有佛法特色。磬是种法器,其音清越,能助人道心。闲云更是妙喻僧人心闲常自在,如“片云闲似我,日日在禅扉”(皓然《寄昱上人上方居》)所说。颈联是僧人坐禅时的体悟。只是觉得身心寂静,远离了喧嚣称世,更重要的是远离了客尘烦恼。相对的时间也已超越,无尽的岁月可以入于一念,而也可于一念中见三世。在这样的幽静中,日暮西照,禅门轻掩,院中了无人影,离尘之清净顿现眼前。
  这首诗乃是题于寺院禅房之作,全诗紧扣“禅院”二字行文,体现的是佛家的虚空思想。诗人精于炼字。“清”“闲”“远”“长”“掩”“空”等字,很好地营造出一种虚无缥缈、阒然无声的境界。此诗清空流丽,与盛唐诗之雄健豪爽迥然有别。


相关阅读
1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送渤海王子归本国》,其古诗全文如下: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 【查看全文】

2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查看全文】

3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过七里濑》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 【查看全文】

4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满庭芳碧水惊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 【查看全文】

5 津头微径望城斜,水落孤村格嫩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津头微径望城斜,水落孤村格嫩沙出自清朝诗人贺铸的作品《野步津头微径望城斜》,其古诗全文如下: 津头微径望城斜,水落孤村格嫩沙。 黄草庵中疏雨湿,白头翁妪坐看瓜。 【注释 【查看全文】

6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出自蓟北门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