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别储邕之剡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注释】
储邕:诗人的朋友。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带,当地有剡溪,山清水秀。
借问:请问,打听。
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广陵:今江苏扬州。
会稽:今浙江绍兴。
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翻译】
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鉴赏】
诗的前二句,交待诗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用“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同时,一“问”一“指”两个举动,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并借“舟”、“水"二字点明诗人乃由水路进发,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辞君"正面点出别离,与诗题关合;“天姥”乃越东灵秀之山,号称奇绝。从“剡中“,到“越乡",到“会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诗人连续使用,表面看来,似有重复繁杂之弊,但实际上,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诗人想来,到了天姥山以后,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畅。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新人耳目。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相关阅读
1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竹枝词竹枝苦怨怨何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查看全文】
2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插秧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 【查看全文】
3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南乡子自古帝王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查看全文】
4 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游水西简郑明府》的第八句,其全文如下: 天宫水西寺,云锦照东郭。 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 凉风日潇洒,幽客时憩泊。 【查看全文】
5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出自唐朝诗人孙承宗的古诗作品《渔家》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注释 【查看全文】
6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清平调其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