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赋得秋日悬清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注释】
⑴秋日悬清光:题出江淹《望荆山诗》:“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⑵寥廓:空旷深远。《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⑶晶明:明亮耀眼的样子。
⑷圆光:指日光。万象: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
⑸碎影:细碎的光影。闲:静。
⑹迥:远。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
⑺江甸:指遥远的江边。甸,通“淀”。
⑻阴:指阴气。殊:绝,离。
⑼危楼:高楼。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沮水》:“危楼倾崖,恒有落势。”
⑽“宋玉”句: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凄凉)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坎廪(坎坷)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孤独)兮羁旅而无友生(知心朋友)。”
⑾“张衡”句:张衡《四愁诗》中有“侧身东望涕沾翰”、“侧身南望涕沾襟”等句。《四愁诗》序曰:“(衡)出为河间相……时天下渐弊,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
⑿馀辉:即余晖,比喻天子的恩泽。
⒀云路:上天之路,升仙之路。喻仕宦显达。悠悠:形容遥远。《诗经·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翻译】
天空寥廓环境清凉幽静,秋天的太阳特别明亮。太阳光包罗万象,光影倒映在安静的河中。秋光原阔与青天相合,远远望去同江湖同沉浮。白昼里阴气远离众树木,夕阳的斜影投向高楼。宋玉登高埋怨秋气,张衡望远产生秋愁。太阳余辉如果可寄托,仕宦之云路怎会遥远。
【鉴赏】
此诗为命题写景之作。首联上句“寥廓”、“凉天”皆点出物候变化,暗指试题中的“秋”。下句更是明点“白日”、“秋”,直接破题。二联上句正面写日光,下句以水中之倒影暗指日光,且一“碎”字形容出水波摇动,更显动感。三联从远处落笔,更分“青冥”、“江甸”上、下两个层次来写秋光。且“合”字可见上句为静态之描写,下句“浮”字为动态之描写。四联从近处落笔,以“昼阴”、“斜影”衬写日光,“殊”、“斜”二字又写出季节变化,点出诗题之“秋”字。五联用典,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古人以悲秋为传统,故此联亦有点题之意。然末联突起,一反上联之悲凉情调,代之以对仕宦之向往,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关阅读
1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出自清朝诗人纪昀的作品《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古诗全文如下: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注释 【查看全文】
2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秋兴昆明池水汉时功》,其古诗全文如下: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 【查看全文】
3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晓行望云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注释】 可 【查看全文】
4 微雨侵晚阳,连山半藏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微雨侵晚阳,连山半藏碧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登胜果寺南楼雨中望严协律》,其古诗全文如下: 微雨侵晚阳,连山半藏碧。 林端陟香榭,云外迟来客。 孤村凝片烟,去水生远白。 【查看全文】
5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古诗作品《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 【查看全文】
6 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