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07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其古诗全文如下: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注释】
  ⑴义公:指诗中提到的唐代高僧。习禅寂:习惯于禅房的寂静。
  ⑵结宇:造房子。
  ⑶空翠:树木的阴影。
  ⑷莲花:指《莲花经》。
  【翻译】
  义公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将房子修在空寂的树林之中。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纯净清静,这才知道他的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鉴赏】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相关阅读
1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出自东晋诗人曹植的作品《灵芝篇灵芝生王地》,其古诗全文如下: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 古时有虞 【查看全文】

2 素弦一一起秋风。写柔情、都在春葱。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素弦一一起秋风。写柔情、都在春葱。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素弦一一起秋风。写柔情、都在春葱。徽 【查看全文】

3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出自唐朝诗人王湾的古诗作品《次北固山下》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 【查看全文】

4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其古诗全文如下: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查看全文】

5 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出自宋朝诗人沈括的作品《凯歌先取山西十二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 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 【注释 【查看全文】

6 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出自宋朝诗人张炎的作品《月下笛万里孤云》,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