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释】
⑴碛: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李判官:不详其名。
⑵从远使:指在安西都护府任职。
⑶汉月:汉家的明月。借指故乡。乡泪:思乡的眼泪。
【翻译】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漫漫长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尽头,正如当年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通过了沙漠,走在广阔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变得低了。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
【鉴赏】
这首诗本为送李判官入京,却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说自己在公元749年(天宝八年)受高仙芝之聘,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安西。安西,在唐代是一个十分遥远、荒凉的所在,不少人视为畏途,而诗人为实现一身报国志心甘情愿地前往这个遥远荒凉的地方。在“一身”与“万里”的悬殊中,表现出作者惊人而又超人的胆魄和勇气;同时,“一身”也包含离别家乡亲人之意,为下文写乡愁埋下伏笔。“从”、“向”二字的连用,又表现出作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气概。两句起得十分有力,着墨不多,但却内涵丰富而又形象鲜明,为下面具体描写安西情形作了自然的导引。
中间两联,是全诗的重点,作者着重写了来安西途中的所见所感。颔联“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写星夜兼程赶路的情形。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独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这里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见于言外。这也是将明月拟人化,赋予无生命的月亮以活泼的人格,给在沙漠上行进的孤身一人作陪衬,使得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遥相对应,别有情致。在夜中行进,松软的沙子使坐骑格外吃力,“费马蹄”三字,既指对马蹄的磨损,更有沙软难行之意,足见行进的艰难,但作者仍然奋进不息。
相关阅读
1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古诗作品《秋夜》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释】 【查看全文】
2 见君无事老,觉我有求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见君无事老,觉我有求非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溪居叟》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溪翁居静处,溪鸟入门飞。 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 见君无事老,觉我有求非。 不说风 【查看全文】
3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着山阴,后盟遂妨上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着山阴,后盟遂妨上苑出自宋朝诗人史达祖的作品《东风第一枝春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 【查看全文】
4 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行香子天与秋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初尝。渐一番风 【查看全文】
5 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塞寒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 河源怒浊风如刀, 【查看全文】
6 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出自宋朝诗人张元干的作品《水调歌头追和》,其古诗全文如下: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