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08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释】
  ⑷费:一作“损”。
  ⑸寻河:借汉代通西域穷河源的故事表明自己到极边远的地区。
  ⑹家书:家人来往的书信。
  【翻译】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漫漫长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尽头,正如当年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通过了沙漠,走在广阔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变得低了。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
  【鉴赏】
  接着,颔联一方面承接颈联,继续写行进,同时又一转,从夜间过渡到白天:“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这一联景象十分逼真、壮阔。上句用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的典故,意喻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通过沙漠时,觉得天也格外低矮了。这里面,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描写,但更多的却是从一个刚从内地来到西北边陲的人的眼中,以惊愕的神情,来描写那未曾见过的新奇而壮阔无比的景象,其中饱和着作者对新鲜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充满着由衷的激情。
  通过这样的层层转接,对万里西行的铺叙、描写,最后终于写到了给李判官送行,“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这最后的送行绝没有悲切之语,而是在军帐中与李判官痛饮,使临行前的聚会,充满着振奋人心的豪壮气概。诗人也没有写旅途珍重之语,因为此诗前三联已经叙述了自己西行时的种种情形,而李判官的东归,也是顺着这一条路线,在上面的描写中已经暗含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这里无须再作赘语了。诗人此时更多的想到了自己远在长安的家人。他万里西行之后,那久已蕴蓄于心的深切乡思,此时一经李判官返京的触发,如火山喷发一样不可遏止,于是就趁痛饮酒酣之时,在军帐中作书,将心中的万语千言写出,托李判官带回长安家中。“家书醉里题”,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在醉中仍然没有忘记家乡和亲人,足见乡思之切、之深;另一方面也极为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醺然中挥毫疾书、下笔不能自休的情景。一股豪气充满军帐,融注在全诗的字句中,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全诗气魄沉雄,在远行的豪情中有思乡的清泪,在艰辛的磨难中又表现出勇猛奋进的精神。且都是通过对安西的新奇而特有景物的描写,曲折表现出来的。诗句朴实无华,仿佛胸臆流出,耐人咀嚼,情韵无限,为岑参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阅读
1 此去欲何言,边穷徇微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此去欲何言,边穷徇微禄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宿郑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 【查看全文】

2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夜归鹿门歌》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 【查看全文】

3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古诗作品《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查看全文】

4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穀也消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穀也消磨出自宋朝诗人杨佥判的作品《一剪梅襄樊四载弄干戈》,其古诗全文如下: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 【查看全文】

5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古诗词作品《扬子江》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 【查看全文】

6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词作品《新年作》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