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登百丈峰》,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注释】
⑸霍将军:指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
⑹此:一作“北”。
⑺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此代指唐时突厥等北方民族。
⑻草草:骚扰不安的样子。《魏书·外戚传上·贺泥》:“太祖崩,京师草草。”
⑼唯见:一作“唯有”。
【翻译】
早上登上百丈峰,远眺那燕支山道。高山上,汉兵遗留下来的堡垒高耸入云天;胡地的天空旷远苍茫。遥想当年霍将军,连年在此征讨匈奴。匈奴终究没能灭绝,这孤寒的高山空自承受着这些纷乱的事实。如今只见大雁高飞而过,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慨伤怀。
【鉴赏】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诗人思接千古,看到北方继匈奴而后,又有羌、突厥等为祸中原,非兵戈所能平夷,因此多少征战都是徒耗国力而已。“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面对自然界的从容与亘古不变,诗人更感到那几多征讨,几多纷扰,如今都湮没了,顶多留下记载。
全诗先写登山所见,遂由故垒胡天中联想到昔日的战争,诗人自然想到这些战争对边塞的意义,追今抚昔后,结论是:“徒草草”而已,最后面对永恒的自然,诗人更感到困惑,只能在一片疑虑中,悲哀地结束诗章。诗人在《塞上》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并充满信心地提出“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可以是解决边境问题的方法之一。如今诗人面对“霍将军”的“连年此征讨”而“匈奴终不灭”的现实,不由陷人了新的彷徨。目睹‘“鸿雁飞”之景,诗人囿于积极用世的功利心态的枷锁,并没能体悟到顺其自然的妙处,只是陷入更艰苦的徘徊和思索之中。回首当年的几多征伐,如今纷扰依然,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诗人久居塞外,与边疆人民有过密切接触,因而对边疆事务体察入微,往往更能觉人所未觉。这首诗堪称是诗人怎样对处理边疆纠纷,以求长治久安之策的深深思考,因此此诗的政治意义与其文学意义一样光耀诗坛,横亘边塞。
相关阅读
1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出自清朝诗人林则徐的作品《塞外杂咏》,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 ①万 【查看全文】
2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卜算子慢江枫渐老》,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 【查看全文】
3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出自唐朝诗人杨炯的古诗作品《夜送赵纵》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注释】 赵纵:杨炯友人,赵 【查看全文】
4 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渭上题三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吕公荣达子陵归,万古烟波绕钓矶。 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 【注释】 【查看全文】
5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出自宋朝诗人岳飞的作品《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 【查看全文】
6 春乍霁。清涟画舫融泄。螺云万叠暗凝愁,黛蛾照水。漫将西子比西湖,溪边人更多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春乍霁。清涟画舫融泄。螺云万叠暗凝愁,黛蛾照水。漫将西子比西湖,溪边人更多丽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西河陪鹤林登袁园》,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乍霁。清涟画舫融泄。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