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篮忘了把桑采,凝思昨夜梦渔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14

  “提篮忘了把桑采,凝思昨夜梦渔阳”出自唐朝诗人张仲素的作品《春闺思·袅袅城边柳》,其古诗全文如下:
  袅袅城边的垂柳,青青路旁的柔桑。
  提篮忘了把桑采,凝思昨夜梦渔阳。
  【注释】
  ⑴袅袅:纤长柔美貌。明杨慎 《升庵诗话·余延寿折杨柳》:“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葳蕤君不见,袅袅垂来久。”
  ⑵陌上:路旁。陌,田间小路。
  ⑶叶:此处指桑叶。
  ⑷渔阳: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天津蓟县。因此处边陲,常陈重兵把守,后世遂用以指称边境征戍之地。
  【翻译】
  城墙边依依细柳,小路旁青青嫩桑。提着篮忘了采叶,昨夜又梦到渔阳。
  【鉴赏】
  风俗画画家画不出时间的延续,须选“包孕最丰富的片刻”画之,使人从一点窥见事件的前因后果。这一法门,对短小的文学样式似乎也合宜,比如某些短篇小说高手常用“不了了之”的办法,不到情事收场先行结束故事,任人寻味。而唐人五言绝句名篇也常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张仲素《春闺思》就是好例。
  这诗的诗境很像画,甚而有几分像雕塑。“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组成一幅村女采桑图:“蚕生春三月,春柳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采桑度》),真可谓“无字处皆具义”(王夫之)。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后二句在蚕事渐忙、众女采桑的背景上现出女主人公的特写形象:她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至于心儿何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它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说“昨夜梦渔阳”。写来不仅更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提笼忘采叶”,这诗中精彩的一笔,是从上古诗歌中借鉴而来。杨慎早有见得,道是:“从《卷耳》首章翻出。”《诗经·周南·卷耳》是写女子怀念征夫之诗,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斜口小筐不难填满,卷耳也不难得,老采不满,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采叶”之故,其情景确与此诗有神似处。但就诗的整体说,彼此又很不同。《卷耳》接着就写了女子白日做梦,幻想丈夫上山、过冈、马疲、人病及饮酒自宽种种情景,把怀思写得非常具体。而此诗说到“梦渔阳”,似乎开了个头,接下去该写梦见什么,梦见怎样,但作者就此带住,不了了之。提笼少妇昨夜之梦境及她此刻的心情,一概留给读者从人物的具体处境回味和推断,语约而意远。这就以最简的办法,获得很大的效果。因此,《春闺思》不是《卷耳》的摹拟,它已从古诗人手心“翻出”了。


相关阅读
1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出自于诗经作品《终南》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 【查看全文】

2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止酒居止次城邑》,其古诗全文如下: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 【查看全文】

3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出自宋朝诗人、文学家汉乐府的古诗作品《十五从军征》第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 【查看全文】

4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丽人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 【查看全文】

5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出自唐朝诗人柳永的古诗作品《八声甘州》第一段,其古诗全文如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 【查看全文】

6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七哀诗明月照高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 君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