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15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出自唐朝诗人丁仙芝的作品《渡扬子江》,其古诗全文如下: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风叶下,淅沥度秋声。
  【注释】
  ⑴扬子江:因有扬子津渡口,所以从隋炀帝时起,南京以下长江水域,即称为扬子江。近代则通称长江为扬子江。
  ⑵桂楫:用桂木做成的船桨。指船只。中流:渡水过半。指江心。
  ⑶空波:广大宽阔的水面。明:清晰。
  ⑷扬子驿:即扬子津渡口边上的驿站,在长江北岸。属江苏省江都县。
  ⑸润州城:在长江南岸,与扬子津渡口隔江相望。属江苏省镇江县。
  ⑹边阴静:指海边阴暗幽静。
  ⑺朔吹:指北风。吹读第四声,原作合奏的声音解,此处指北风的呼呼声。
  ⑻淅沥:指落叶的声音。度:传过来。
  【翻译】
  船行到江心的时候抬头远望,只见两岸的景色清晰地映照在辽阔的水面上。扬子驿盖在树林的开阔处,而对面的润州城则矗立在群山中。海的尽头岸边上阴暗幽静,江面上来自北方的秋风吹起了阵阵的寒意。在枫叶掉落的淅沥声中,带来了秋天的讯息。
  【鉴赏】
  这是诗人从长江北岸的扬子驿坐船渡江到南岸的感怀之作。此诗写的是秋景:船儿随波漂流,晚秋的天空与水都很清净,扬子驿在树林中闪现出来,润州坐卧在起伏的山冈之中,海边和江边都是寒意浓浓,枫树叶落,传来淅沥之声。从江北的“林开扬子驿”到江南的“山出润州城”,读者似乎看见一条渡船正由北向南开来,还分明见到了诗人立在船头前后眺望的形象。末二句写船近江南,秋声淅沥,用一“度”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岸上落叶声飘过江面,送进船上诗人耳中的情景。全诗以“望”字贯通全篇,情文并茂,画面清新,构思巧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当年曹操在广陵(今扬州市)看到长江水面辽阔,水势汹涌,直呼为“天堑”,是“天之所以限南北也”。宋朝以前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尚少开发,所以常被视为边陲地区,对做官的人来说,派赴江南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诗人也不例外。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还算平稳,没有情绪上的反应,但是到了后四句情绪就开始波动了。他到了南岸,发现江边是荒凉阴暗的,江风带有寒气,再加上落叶淅沥的枫树林,诗人突然感受到萧瑟的秋天来了。其实秋天是由北而南的,诗人在扬子驿的时候没有察觉,而到了对岸就感受到这股秋意,这是有原因的。说起来他不是害怕节气上的秋天,而是担心前程上的寒意,因此触景伤情,兴起无名的烦恼,这是受到“得失心”的影响。


相关阅读
1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出自唐朝诗人蒋士铨的古诗作品《岁末到家》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 【查看全文】

2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夜筝》,其古诗全文如下: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鉴赏】 若要把白 【查看全文】

3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出自唐朝诗人牛希济的作品《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 【查看全文】

4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六丑蔷薇谢后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 【查看全文】

5 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天香烟络横林》,其古诗全文如下: 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烛映帘 【查看全文】

6 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跂乌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 刷毛伸翼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何为。 无乃慕高近白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