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儿唼喋栀黄嘴,凤子轻盈腻粉腰”出自唐朝诗人韩偓的作品《深院》,其古诗全文如下:
鹅儿唼喋栀黄嘴,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注释】
(1)鹅儿:指鹅雏。唼喋:形容鱼或水鸟吃食的声,也指鱼或水鸟吃食。栀黄:栀子一般的黄色。
(2)凤子:粉蝶的爱称。 轻盈:这里指粉蝶轻盈飞舞。
(3)下帘:放下遮日的软帘。 昼寝:白天睡觉,这里指午睡。
【翻译】
小鹅儿张开栀子一般的黄嘴巴发出吃食声,凤蝶扭动粉色的细腰在空中飞舞轻盈。院子因为主人拉下窗帘睡眠而变得更清静,红色的蔷薇和碧绿的芭蕉叶相互衬映。
【赏析】
前两句中,诗人描绘庭院内黄嘴的雏鹅在呷水嬉戏,美丽的蛱蝶在空中飞舞。诗人运用“栀黄”、“腻粉”、“红”、“碧”一连串颜色字,色彩繁丽,实为罕见。“栀黄”比“黄”在辨色上更加具体,“腻粉”比“白”则更能传达一种色感。“鹅儿”、“凤子”比这些生物普通的名称更带亲切的情感色彩,显示出小生命的可爱。“唼喋”、“轻盈”一双迭韵字,不但有调声作用,而且兼有象声与形容的功用。写鹅儿其“嘴”,则其呷水之声可闻;写蛱蝶其“腰”,则其翩跹舞姿如见。
“深院下帘人昼寝”一句中的“昼寝”,大约是诗人酒后而卧。而正因为“下帘人昼寝”,才有这样鹅儿自在、蛱蝶不惊、花卉若能解语的境界。它看起来是“无我之境”,但每字每句都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表现出诗人对这眼前景物的热爱。
末句则将“红蔷薇”与“碧芭蕉”并置,无“映”字而有“映”意。一句“红蔷薇映碧芭蕉”则将“映”意点明,足见诗人配色选声、铸词造句的匠心。
全诗中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恰反衬出庭院的幽静冷落来。这种热烈的外观掩饰不住内在的冷落的境界,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衰落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典型的心境。读者不能只看到那美艳而平和的景致,还要看到一颗并不平和的心。也许,晏殊《踏莎行》的后半阕恰好是此诗的续境:“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相关阅读
1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出自唐朝诗人唐伯虎的古诗作品《画鸡》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注释 【查看全文】
2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出自于诗经作品《下武》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查看全文】
3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出自唐朝诗人沈佺期的作品《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 【查看全文】
4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 【查看全文】
5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早梅》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 【查看全文】
6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从军行》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