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25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其古诗全文如下: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释】
  ⑺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⑻乘肩小女:坐在肩膀上的小女孩。
  ⑼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侵:映照。
  ⑽“少年”句:指作者的爱情悲剧。二十多岁时,姜夔在合肥曾有一位情人,后来分手了,但一直念念不忘,长久不得见,旧事上心头,无限惆怅。
  ⑾沙河塘:地名,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南五里。
  【翻译】
  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我这白发苍苍的平民百姓,没有随从呼前拥后。只有相随作伴的小女,坐在自己的肩头。
  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少年时的赏心乐事,老来却是悲凉的感受。来到繁华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点寒冷气候,看完了灯的游人们,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鉴赏】
  下片写身世悲感。先承上片写元宵灯市的繁华,以“花满市”三字总括。接着以“月侵衣”三字补述花好月圆的良辰,并带出“老来悲”的哀叹。“少年”句则是哀情乃是冷笔。以乐景写哀,则倍增其哀,以冷笔处理热情,其冷情心境固已自明矣。细细涵泳,这几句确实是动人的。这里所悲的“情事”没有点明,可能是壮志未酬的惆怅,也可能是婚姻爱情上的遗憾。结尾二句写夜深灯散,春寒袭人,游人逐渐归去,表现了词人在沙河塘上目送游人缓缓而归,顿生孤寒寂寥之感。这里的沙河塘,即首句“巷陌”的具体化查明具体地点;两个结句,也是与起首二句前后呼应的。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又何其冷清。这与李清照写元宵佳节的《永遇乐》“不如同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实有一种相同的说不出的痛。两相对照,视柳永的“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迎新春》),又是何种不同的心情。不过,相比于李清照词的凄凉、冷寂,柳永词的欢欣鼓舞,白石词更能化实为虚,空灵含蕴,所谓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此词题作“正月十一日观灯”,乃写灯节前的预赏。但此词的主旨不在于描绘灯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和叙写节日的愉悦心情,而在于抒写飘泊江湖的身世之感和情人难觅的相思之情。


相关阅读
1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 【查看全文】

2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出自唐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望夫石云鬟烟鬓与谁期》,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查看全文】

3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出自唐朝诗人元结的作品《舂陵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 【查看全文】

4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出自宋朝诗人郑文宝的作品《柳枝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 ①亭亭 【查看全文】

5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崔秋浦三首其三》,其古诗全文如下: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应念金 【查看全文】

6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