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鹦鹉·陇西鹦鹉到江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注释】
①鹦鹉:也叫“鹦哥”,羽毛颜色美丽,嘴弯似鹰,舌圆而柔软,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古时官宦权贵之家多有饲养。
②陇西:泛指甘肃一带。陇西盛产鹦鹉,唐皮日休《哀陇民》诗云:“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陇,即陇山,横亘于陕西甘肃交界处。江东:即江南。
③经年:一年以后,或多年以后。嘴渐红:鹦鹉小的时候嘴不红,长大后,逐渐变成红色。
④怜:爱惜。巧语:指学会人说话。
⑤鸟:指鹦鹉。意:心思,志向。
⑥朱门:指富贵人家。因这些人家的大门都是用朱漆涂饰的,故称朱门。歌舞妓:指富贵人家蓄养的歌伎舞女。
⑦牢:束缚。
【翻译】
陇西的鹦鹉被带到江东,养了几年后嘴渐渐变红了。怕它飞走先剪短它的翅膀,每次给它喂食时才暂时开一下笼门。人爱惜它嘴巧感情虽重,鸟却想高飞与人的想法不同。它很像那富贵人家的歌女舞女,总是被深藏禁闭在后房中。
【鉴赏】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多年嘴渐红。”“陇西”盛产鹦鹉,唐皮日休《哀陇民》诗云: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鹦鹉从“陇西”被带到了“江东”,离家万里,“多年”二字,又寓示了它已离家多年。野生的鹦鹉被人工喂养多年,“嘴渐红”,貌似更加鲜红艳丽,实暗示着已是悄悄地人老珠黄,个性泯灭,“嘴渐红”又有什么用处,只不过更为主人宠爱罢了。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思归”呼应首句。一个“常”字,暗寓了鹦鹉经常思乡念家,每欲展翅飞去,无奈被残忍的主人先把翅膀给剪短了,欲飞不得。每天鸟笼也会打开一下,得以自由一会儿,但那只是由于主人喂食的需要,并不是出于让鹦鹉自由的考虑,且“开笼”的时间非常短暂,形如“放风”。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主人怜爱鹦鹉巧言善辩,对其百般宠爱,情义深重,但是这笼中之鸟怀念的却是在“陇西”的“高飞”岁月,心意与主人并不相同。这里“高飞”与前“剪翅”不仅是“意不同”,更是极端对立,水火不容。可见主人的怜爱情重,实是虚情假意,明知其“思归”、“忆高飞”,却“先剪翅”,阴险狠毒。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这两句可谓一语道穿“朱门”主人的心思:鹦鹉不过和“歌舞妓”一样,都只不过是权贵们的玩物而已,应该老老实实地呆在后房中,需要的时候,再出来歌舞几下,“巧语”几句。最后一句,在“房”字之前用了“深”、“藏”、“牢”、“闭”、“后”五个限制定语,层层限制,可以想见朱门权贵们对于鹦鹉是何等的层层摧残、扼杀,一针见血,人木三分,诗人的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相关阅读
1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出自唐朝诗人韩偓的作品《故都故都遥想草萋萋》,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 【查看全文】
2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渡荆门送别》第七八句,其全诗文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 【查看全文】
3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柳圆》,其古诗全文如下: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怀君恋明德,归去 【查看全文】
4 朔管迎秋动,雕阴雁来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朔管迎秋动,雕阴雁来早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边笳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朔管迎秋动,雕阴雁来早。 上郡隐黄云,天山吹白草。 嘶马悲寒碛,朝阳照霜堡。 江南戍客心,门 【查看全文】
5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猛虎行长戈莫舂》,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戈莫舂,强弩莫烹。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 【查看全文】
6 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新荷叶和赵德庄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