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注释】
⑺陆沉:灭亡。《晋书桓温传》:“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⑻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 华表鹤,这里指汉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城郭如故人非昔的故事。
⑼铜盘人:汉武帝晚年,听信方士之言,于长安建章宫筑神明台,上铸铜人,手持承露盘,以承接高空露水,供帝饮用以求长寿。至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迁徙铜盘人至洛阳。此云“铜盘人去”喻国祚转移。据传说,铜盘人辞汉,“清泪如铅水”,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云:“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诗人用此借喻他离开京城的心情。
⑽何心:心情如何。
⑾天公意:上天的意思。
⑿青城:地名,北宋徽、钦二宗降金处,位于汴京城南约五里。
⑿古今:历史的变迁。
【翻译】
朝廷为振作边境守军的士气,奖励他们宴会费;当时蒙军已加紧侵略南方。只知金军有如汉霸上驻军,军纪松弛,潜伏危机;但想不到的是国家竟因此沦亡。仙鹤再次降临,停在华表上,看到“城郭如故人非昔”景象,心情非常沮丧;铜盘人被迁徙,心情又当如何?国家的兴亡,取决于天意,有谁可以预料?历经劫难而不变的青城,便是历史的见证。
【鉴赏】
后二联抒发国破家亡的情愫。颈联借用历史故实,抒写被羁管出京的凄凉心境。上句用丁公化鹤的典故,倘若汉代丁令威化作白鹤飞到青城城门的华表柱上,看到金朝生灵涂炭,他当然“应有语”,慨叹“城郭如故人非昔”。这正是金亡后人民惨遭蹂躏的真实写照和高度概括。下句用金铜仙人辞汉的典故。铜铸的仙人尚且流泪,而作为有血肉之躯的人,诗人他们的心情就不言自喻。这两句,一“去”一“来”,正切合“出京”和“来”青城“暂居”,用典精切工巧,含蕴深广,可谓“于极工炼中,别有肝肠崩裂之痛”(清沈德潜语)。尾联揭示历史巧合,哀叹亡国悲剧的重演出于天意安排。青城是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7年)十一月金接受北宋徽宗、钦宗二帝降表的地方,宋廷后妃、皇族都被俘虏北去,金灭北宋。而一百年后,亡国的金廷皇太后、两宫嫔妃及诸宗族在此被杀戮,诗人和其他官员作为蒙古军队的俘虏也暂居于此。兴在青城,亡在青城,历史的巧合让诗人感慨不已。在他看来,一“兴”一“亡”,恰恰是天公的意旨。金廷之“兴”已成“古”,金廷之“亡”正是“今”。这一“古”一“今”终将被历史的潮汐淘汰,唯有记载金廷兴亡的青城继续存在,给后人留下一面明镜,让人们观览和记取国家兴衰存亡的历史经验。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诗人写下了这首立意深刻精警的诗篇。
诗用了几个典故以寓亡国之痛。“霸上真儿戏”,用《史记》载汉文帝语,暗讽金国军纪松弛,早已潜伏危机,不料竟因此亡国;“华表鹤来应有语”,用“汉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城郭如故人非昔”的故事,比喻京城沦陷,“人非昔”矣;用“魏明帝迁徙汉长安铜盘人”故事,喻国祚转移。用古事古语,不着痕迹,如出诸己,是善用典者。“留着青城阅古今”,劫难之后仅仅青城还在,人物荡然无存矣!青城,是两朝痛史的见证。
相关阅读
1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出自宋朝诗人曹组的作品《忆少年年时酒伴》,其古诗全文如下: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 【查看全文】
2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咏怀古迹其四》,其古诗全文如下: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 【查看全文】
3 何惭聂政姊,万古共惊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何惭聂政姊,万古共惊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秦女休行西门秦氏女》,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 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 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 直上 【查看全文】
4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送贺宾客归越》,其古诗全文如下: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注释】 ⑴ 【查看全文】
5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 【查看全文】
6 青溪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青溪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出自宋朝诗人张耒的作品《怀金陵璧月琼枝不复论》,其古诗全文如下: 璧月琼枝不复论,秦淮半已掠荒榛。 青溪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