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34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注释】
  ⑴宴赐金:金海陵王正隆年间,朝廷为了振作士兵们的士气,拨款给驻守边关的部队,作为宴会费。
  ⑵南牧:南下放牧,在此借喻蒙古骑兵南侵。
  ⑶骎骎:形容走得快。
  ⑷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部。
  ⑸真儿戏:此借喻金军纪律松弛,不堪一击。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汉文帝往霸上、棘门军营巡视,俱直驰而入,及至周亚夫营,守卫森严,不得入。文帝叹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昔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⑹神州: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翻译】
  朝廷为振作边境守军的士气,奖励他们宴会费;当时蒙军已加紧侵略南方。只知金军有如汉霸上驻军,军纪松弛,潜伏危机;但想不到的是国家竟因此沦亡。仙鹤再次降临,停在华表上,看到“城郭如故人非昔”景象,心情非常沮丧;铜盘人被迁徙,心情又当如何?国家的兴亡,取决于天意,有谁可以预料?历经劫难而不变的青城,便是历史的见证。
  【鉴赏】
  元好问“纪乱诗”的一个特点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他往往把对现实的悲怆情怀与对历史的批判意识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诗的思想深度。诗人在国家沦亡的悲愤中,对国家武备松驰而招致败亡的历史教训作了深刻的省察。其他如《出都》、《岐阳三首》等,也都表达了诗人对金朝败亡原因的理性思考。
  诗前二联用几个典故追溯金廷覆亡的原因。首联以讽喻的笔致,揭示亡国的根源在于金廷最高层在决策思想上对蒙古南侵野心缺乏足够的警戒和清醒的认识。一“初”一“已”呼应紧凑,提示了问题的紧迫和严峻。而金廷满脑子求和思想,对蒙古入侵毫无准备,这是它必然走向灭亡的内在根源。颔联以追悔的语调,指出亡国的原因还在于金朝军队在军事上丧失战斗力,无力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他只知道金军如汉代霸上驻军一样真把军事守备当做儿戏,谁料到竟导致神州沉沦,江山易姓!“只知”、“谁谓”,流水而对,以意外的惊愕,表达出诗人内心极度的震撼和后悔。


相关阅读
1 如其听卑,脱我牢狴。傥辨美玉,君收白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如其听卑,脱我牢狴。傥辨美玉,君收白珪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万愤词投魏郎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水渤潏,人罹鲸鲵。 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于燕齐。 何六龙之浩荡,迁白 【查看全文】

2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 【查看全文】

3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出自唐朝诗人元结的作品《贼退示官吏并序》,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 【查看全文】

4 碎霞澄水,吴宫初试菱鉴。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衣露天香染。通夜饮。问漏移几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碎霞澄水,吴宫初试菱鉴。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衣露天香染。通夜饮。问漏移几点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垂丝钓近云麓先生以画舫载洛花宴客》,其古诗全文如下: 听风听雨 【查看全文】

5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查看全文】

6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出自宋朝诗人苏庠的作品《清江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一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