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25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出自于诗经作品《伐柯》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注释】
  伐柯:砍取做斧柄的木料。《说文解字》:柯,斧柄也;伐,击也,从人,持戈。
  匪:同“非”。克:能。
  取:通“娶”。
  则:原则、方法。此处指按一定方法才能砍伐到斧子柄。
  觏:通“遘”,遇见。
  笾豆有践:在古时家庭或社会举办盛大喜庆活动时,用笾豆等器皿,放满食品,整齐地排列于活动场所,叫做笾豆有践。此处指迎亲礼仪有条不紊。笾,竹编礼器,盛果脯用。豆,木制、金属制或陶制的器皿,盛放腌制食物、酱类。
  【翻译】
  怎么砍伐斧子柄?没有斧子砍不成。怎么迎娶那妻子?没有媒人娶不成。砍斧柄啊砍斧柄,这个规则在近前。要想见那姑娘面,摆好食具设酒宴。
  【赏析】
  《国风·豳风·伐柯》是首男子新婚燕尔时所唱的歌,描述了他婚姻的美满。首章明白告诉读者:媒妁是使两人好合的人。男女双方的结合,要有媒人从中料理,婚姻才得以成功。作者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其道理就像做个斧柄那样简单明白,兴中有比,比喻浅显易懂。
  诗的第二章赞美了新婚的妻子,但奇怪的是,一不赞其年轻貌美,二不言其和顺温柔,独独说“笾豆有践”,赞赏其善于料理祭祀宴飨事宜。这是很值得注意的。
  “我觏之子,笾豆有践”,男子很兴奋地看到,他的新婚妻子料理宴席祭祀有经验。封建社会里,娶妻是以祖宗“血食”、延绵家族为目的,因而理想的女人不是貌美、健康,能生儿育女,而是能够辅佐宴飨祭祀。“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椒聊之实,蕃衍盈掬。”(《国风·唐风·椒聊》)暗示这位女子的外貌,是一个多子多孙的美女子。
  诗中的男主人公满心欢喜因为娶这样的女子为妻。他郑重提出“笾豆有践”这一点并因此而满心欢喜,宣布其婚姻的美满。认为只有懂得笾豆之事,才真正“宜其室家”。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了封建的伦理观念、宗法观念已经渗透到婚姻生活中,成为衡量爱情是否美满的准则了。
  此诗从语义上分析,有两重意义,一是文本的表层语义,二是作为引申隐喻的深层语义。从文本语义来说,《伐柯》以砍伐一支合适的斧头柄子作比喻,说男子找一个心目中的妻子,如斧头找一支合适的柄子一般,要有一定的方法程序,也要有媒人、迎亲礼等基本的安排。男子心中的得意,情绪的兴奋,都凝聚在这首自得自悦的欢歌中。在古代诗歌中,常以谐音示意。“斧”字谐“夫”字,柄子配斧头,喻妻子配丈夫。诗中所说“匪媒不得”“笾豆有践”,也是具体地写出古时娶妻的过程:媒人两家介绍牵线,最后双方同意,办了隆重的迎亲礼仪,妻子过门来。这是中国古代喜庆民俗的场景,也表示中国人对婚姻大事的严肃重视。
  从引伸隐喻义来说,重点落在“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这两句诗上。此处的伐柯,已经不是丈夫找妻子那样狭义的比喻,而是广义地比喻两种事物的协调关系:砍伐树枝做斧头柄,有斧与柄的协调关系;做其他事情,也有两方面的协调关系。要协调两方面的关系做到好的柄子配上好的斧头,那就不能背离基本的原则方法(“其则不远”)。如果砍下的枝条歪七扭八,过粗或过细,都不能插进斧头眼中,成为适手的斧柄。砍取斧柄,要有一定的要求、原则、方法。那么,协调一件事物或一种活动的双方,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原则、方法。从具象的斧与柄的关系,上升到抽象的一体两面的关系,这个比喻就有了广泛的意蕴,启示了一个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按一定原则才能协调。后人常用“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来表示有原则的协调关系,来引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就是从广义的比喻性来理解这两句诗的。
  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一方面强调“匪斧不克”、“匪媒不得”,因为运动变化需要一个中介,所谓“自内出者无匹不行”,或如阳明子所言“天下未有不履其事而能造其理者”。另一方面又主张不能心外求理,“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自身,外面的中介只是“应”,“感”才是运动变化的主宰,或云“自外至者无主不止”。整首诗是在阐述《易传》“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道理,前半部分说“无平不陂”,后半部分说“无往不复”。
  此诗歌者采取了设问的方式,从最浅显的比喻入手,言简意赅,形象鲜明,把娶妻必须行媒的道理说得很明确、很具体,给人一种不可置疑的印象。诗意单纯明朗,语言朴素自然。在一问一答的陈述中,歌者那喜形于色的情态也跃然纸上。由于此诗说到娶妻要有媒妁之言,再加上“伐柯”的比喻朴素明朗,浅显易懂,后世遂以“伐柯”“伐柯人”称作媒人,称替人做媒为“作伐”“伐柯”“执柯”。


相关阅读
1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 【查看全文】

2 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何事刘郎去,信沉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何事刘郎去,信沉沉出自唐朝诗人张泌的作品《女冠子露花烟草》,其古诗全文如下: 露花烟草,寂寞五云三岛,正春深。貌减潜消玉,香残尚惹襟。 竹疏虚 【查看全文】

3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北青萝》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 【查看全文】

4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春 【查看全文】

5 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出自于诗经作品《兔爰》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位;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 【查看全文】

6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阿房宫赋》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