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出自于诗经作品《湛露》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注释】
⑺令:善美。
⑻桐:桐有多种,古多指梧桐。椅(yi一声):山桐子木,梓树中有美丽花纹者。
⑼离离:犹“累累”。
⑽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的样子。
⑾仪:仪容,风范。
【翻译】
浓浓的露水呀,不见朝阳决不蒸发。和乐的夜饮呀,不到大醉决不回家!浓浓的露水呀,沾在那繁茂芳草。和乐的夜饮呀,宗庙里洋溢着孝道。浓浓的露水呀,沾在那枸杞酸枣。坦荡诚信的君子,无不具有美善德操。那些同类的梧桐山桐,一树比一树果实累累。这些和悦平易的君子,看上去无不仪容优美。
【赏析】
前人大多理解湛露既然临于草树,则无疑象征着王之恩泽。若就二、三章而言,这也不差,只是以之揣摩首章,却不像了。露之湛湛其义蕴犹情之殷殷,热情得酒之催发则情意更烈,正好比湛露得朝阳则交汇蒸腾。
此诗章法结构之美既如陈奂所言“首章不言露之所在,二章三章不言阳,末章并不言露,皆互见其义”,又如朱熹引曾氏曰:“前两章言厌厌夜饮,后两章言令德令仪”。后者需补充的是:在这两者之间,第三章兼有过渡性质(一、二承上,三、四启下)。雅诗的章法结构比风诗更为讲究,于此亦见一斑。
音韵的谐美也是此诗一大特点:除了隔句式押韵外,前两章以一、三句句头的“湛湛”与“厌厌”呼应,去和二、四句句尾的脚韵共构成回环之美;至后两章则改为顶真式谐音,表现为“杞棘”的准双声与“显允”的准叠韵勾连,而“离离”的双叠也与“岂弟”的叠韵勾连(作为过渡,三章“湛湛”与“显允”的尾音也和谐呼应)。
总之,《湛露》一诗,乍看平淡无奇,细品恰如橄榄,其味愈出愈永。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阮郎归初夏》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查看全文】
2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龙池龙池赐酒敞云屏》,其古诗全文如下: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注 【查看全文】
3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其古诗全文如下: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 【查看全文】
4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望乡台千山已尽一峰孤》,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查看全文】
5 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行香子寓意》,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 【查看全文】
6 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高阳台宫粉雕痕》,其古诗全文如下: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