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其古诗全文如下: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注释】
娉婷:姿态美好貌。这里借指美人。东坡词:“如有意,慕娉婷。”
酲:醉酒。
【翻译】
画楼上卷起了幕帘,展开一片新晴,清晨的寒意很轻微,我掩紧银白色的屏风。坠落的一片片花瓣飘来淡淡的清香,天天都令人产生愁情。暗暗地计算着十年间西湖上往返行程,有几次能遇着美丽姑娘的钟情,能与佳人幽欢尽兴。
我徙然感到韶华易逝,容华凋零,终日在春酒中留连光景。没有知心的人可以交谈,对谁人也用不着清醒。天大地大,无处可以再次寻找那悠扬欢乐的箫声。即使也跟年轻时那样买花携酒,但是却完全没有了当时的那种心情。
【赏析】
过片开头“年华空自感飘零”一句,紧承上片的“愁”字来开拓更深的意境。一个“空”字,有虚度之意,似锦年华能几日?四处飘零,仕途艰险,情场多折,能不“愁”么?在这种愁思缠绵的熬煎下,如何打发时光?只好“日日花前常病酒”,“拥春醒”吧!希望醉中忘却烦恼,但总有酒醒的时候呀,又如何?“对谁醒”是“醒对谁”的倒装,洒醒过来对谁倾诉心曲呢?“人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这里化用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诗意。“天阔云闲”,既写实,又写虚,既写莽莽穹苍,也写悠悠别绪。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这里设问设答,表达了深沉的别离与飘泊交织之苦。结尾道:“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人老了,饱经沧桑,已无年少时那种寻欢作乐的闲情了!这结语不尽惆怅之情回荡纸上。整个下片也分三层,主要是抚今忆昔,感叹飘零。
全词委婉低徊,沉郁深厚,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一个“愁”字贯串全篇,而又是通过具体细致的心理变化的描写来逐步开拓“愁”境的。结尾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韵致,把读者带入这不尽惆怅的意境中;忍不住与作者同声一叹。
相关阅读
1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 【查看全文】
2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游金山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 【查看全文】
3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再上湘江》,其古诗全文如下: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注释】 ①再上湘江:又一次逆湘水而上 【查看全文】
4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出自南北朝诗人沈约的作品《有所思西征登陇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 【查看全文】
5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愁风月风清月正圆》,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心将熏麝 【查看全文】
6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月夜》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