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32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出自于诗经作品《南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⑽从:相从。
  ⑾蓺:即“艺”,种植。
  ⑿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亩,田垅。
  ⒀取:通“娶”。
  ⒁告:一说告于祖庙。
  ⒂鞫:穷,放任无束。
  ⒃析薪:砍柴。
  ⒄匪:通“非”。克:能、成功。
  ⒅极:至,来到。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翻译】
  南山巍峨高峻,雄狐缓步独行。鲁国大道宽阔,文姜由此嫁人。既然嫁给鲁君,为何思念难禁?葛布麻鞋成对,冠帽结带成双。鲁邦国道宽广,公主经此嫁郎。既然贵为国母,何必眷恋故乡?种麻该当怎样?纵横耕耘田亩。娶妻该当如何?定要先告父母。既已禀告宗庙,怎容她再恣妄?劈柴应当如何?没有利斧不行。娶妻应当怎样,少了媒人哪成。既然姻缘已结,为何由她恣纵。
  【赏析】
  第三、四章转换角度,发表对鲁桓公的议论:作者成功运用“兴”的手法,以种麻前先整理田地、砍柴前要先准备刀斧这些日常劳动中的必然性,来说明娶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进一层针砭实际,说明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无法做文姜的主。放任她回娘家私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被搁浅、践踏,显得庸弱无能,文姜的无视礼法、胡作非为也跃然于纸上。
  这首诗的风格同《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一首群众创作的民歌,其特点也是每一章节除少数词语略作更换外,基本的语词句法都是相同的,特别是每章的最后二句,句法语气完全一样,只有一二个字的变化,其含义也相似或相近。这正是便于反覆咏唱,易于记忆吟诵,寓意比较单纯的民歌式作品。此外,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相关阅读
1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瑞龙吟章台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 【查看全文】

2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拮,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拮,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出自宋朝诗人田为的作品《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拮, 【查看全文】

3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出自唐朝诗人张炎的作品《鹧鸪天》,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 【查看全文】

4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查看全文】

5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出自明代诗人文征明的作品《满江红拂拭残碑》,其古诗全文如下: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 【查看全文】

6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