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32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出自于诗经作品《还·子之还兮》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①还:轻捷貌。
  ②峱: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东。
  ③从:逐。肩:借为“豜”,大兽。毛传:“兽三岁为肩,四岁为特。”
  ④揖:作揖,古礼节。儇:轻快便捷。
  ⑤茂:美,指善猎。
  ⑥牡:公兽。
  ⑦昌:指强有力。
  ⑧臧:善,好。
  【翻译】
  你是那样矫健啊,与我相遇在峱山间啊。一同追着两只大兽撵啊,你作揖夸我身手便啊。你是那样高超啊,与我相遇在峱山道啊。一同追着两只公兽跑啊,你作揖夸我本领好啊。你是那样勇敢啊,与我相遇在峱山南啊。一同追着两只大狼赶啊。你作揖夸我技艺善啊。
  【赏析】
  此诗不用比兴,三章诗全用“赋”,以猎人自叙的口吻,真切地抒发了他猎后暗自得意的情怀。三章叠唱,意思并列,每章只换四个字,但却很重要,起到了文义互足的作用:首章互相称誉敏捷,次章互相颂扬善猎,末章互相夸赞健壮。首句开口便赞誉,起得突兀,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由衷的仰慕之情。他在峱山与猎人偶然碰面,眼见对方逐猎是那样敏捷、娴熟而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脱口而出“子之还(茂、昌)兮”,这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子”是对那位同行的敬称。
  次句点明他们相遇的地点在峱山南面的道路上。“遭”字表明他们并非事先约定,只是邂逅相遇罢了。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会那样惊喜不已,十分激动。第三句说他们由相遇而合作,共同奋力追杀两只大公狼。这里诗人虽然没有告诉读者逐猎的结果如何,但是从他那异常兴奋的叙述中,可以猜想到那两只公狼已成为他们的捕获物,读者从中也似乎分享到了诗人的喜悦。最后一句是猎后合作者对诗人的称誉:“揖我谓我儇(好、臧)兮”,这里诗人特点明“揖我”这一示敬的动作,联系首句,因为诗人对他的合作者十分敬佩,所以他才为自己能得到对方的赞誉而引以自豪。吴闿生称此为“渲染法”(《诗义会通》)。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一韵,押在每句末尾第二字上:首章还、间、肩、儇为韵;次章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句尾都以“兮”字收束,组成“富韵”,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参差句法,造成了舒缓的音节,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在《诗经》中堪称佳作。方玉润《诗经原始》引章潢的话评论说:“‘子之还兮’,己誉人也;‘谓我儇兮’,人誉己也;‘并驱’,则人已皆与有能也。寥寥数语,自具分合变化之妙。猎固便捷,诗亦轻利,神乎技矣。”


相关阅读
1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渭川田家》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 【查看全文】

2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出自宋朝诗人叶清臣的作品《贺圣朝留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 【查看全文】

3 玉英凋落尽,更何人识?野棠如织,只是教人添怨忆,怅望无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玉英凋落尽,更何人识?野棠如织,只是教人添怨忆,怅望无极出自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后庭花石城依旧空江国》,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城依旧空江国,故宫春色。七尺青丝芳草碧 【查看全文】

4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千秋岁水边沙外》,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 【查看全文】

5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至后》,其古诗全文如下: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 【查看全文】

6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解语花上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