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注释】
⑴少年游:词牌名。始见于晏同叔《珠玉词》,因词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以为名。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
⑵阑干十二:曲折回环的栏杆。阑,同“栏”。独凭春:春天时独自倚栏远眺。
⑶晴碧:指蓝天下的青草。
⑷谢家池: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的池塘。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后人赞叹欣赏之名句。
【翻译】
高楼上独自凭栏远眺,倚遍了一个个栏杆。晴光照映下,碧绿的芳草绵延,与天边的云彩相连。放眼远处,辽阔无际,千里万里,时令正值二三月间,远行之人行色匆匆,令我愁苦无穷。
谢灵运远离家乡而吟咏池塘,江淹也因离家远游而伤心南浦,他们抒发的是春的感悟和离别之情。怎能承受哟,黄昏时节,又飘落几点疏疏的雨滴,更何况,此时此地又想起了远行之人。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离愁常用芳草来比兴,芳草萋萋往往象征着离恨悠悠。因为一则春草的滋生,标志着季节的更迭,而美好的春色,又总能逗引起闺妇思远、游子怀乡等盼望团聚的思想感情。二则芳草荣茂,伸展天外,最能表达出离愁无穷无尽的情思。欧阳修的这首词正是为了格咏春草同时又兼涉离愁的。
词的起首从凭阑写入。“春”字点出季节,“独”字说明孤身一人。当春独立,人之了无意绪可知。“阑干十二”,著一“凭”字,表示凭遍了十二阑干。李清照《点绛唇·闺思》:“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倚遍”“拍遍”,都是一种动作性的描绘。这里说阑干十二,一一凭遍,说明词中人物凭眺之久长、心情之焦切。这一句不只点出了时、地、人,还写了人物的处境、动作和情态。
“晴碧远连云”承上句凭阑所见,以“晴碧”着色,正面咏草。江淹《别赋》云:“春草碧色”。晴则色明。“远连云”,是说芳草延伸,至目尽处与天相接。杜牧《江上偶见绝句》:“草色连云人去住。”可见此景确实关乎别情。
写景如画,亦有点染之法,即先点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着意渲染之。“晴碧”句是“点”, “ 千里”两句为“染”。“千里万里”承“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的绵延无垠。 “二月三月”应首句一个“春”字,从“草长”的时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
相关阅读
1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出自诗经中的作品《卷耳》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 【查看全文】
2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卢司户》,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白云遥相识,待我苍梧间。 借问卢躭鹤,西飞几岁还。 【注释】 [1]卢司户 【查看全文】
3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查看全文】
4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查看全文】
5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其古诗全文如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 【查看全文】
6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出自宋朝诗人李煜的作品《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查看全文】